首頁 >> 歷史

九層妖樓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2-02

 
 
【導語】考古學家稱它為“血渭一號大墓”,民間卻管它叫“九層妖樓”。它曾在小説中被描寫為堆滿乾枯骨骸、由帶火的瓢蟲守衛的“金字塔”,也曾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漢墓、吐蕃墓。青海省都蘭縣,神秘大墓在今天如何自處?
 
    離“那邊”越近,周安的話中就越多一絲神秘感。
車窗右邊,一夜急雨後的察汗烏蘇河已經漲了很多,急速奔流的河水渾濁不堪。周安説,河裏本來有很多魚,後來被人捕光了,只在寺院前面的河水裏還有,因為僧人不殺生,魚們就聚集到了這裡。為了增強真實性,他特意提到,有人偷偷跑來寺廟前捕魚,結果被寺僧亂棍打走。
周安説這些話的時候,一座小寺廟在車窗左邊一閃而過。

荒涼廣闊的柴達木盆地上,察汗烏蘇不過是一條窄而細的小河,它從海拔5092米的鄂拉山口出發,一路向東北穿越123公里,最終匯入柴達木河。這條四季冰涼的河竟被人們稱為“熱水”。
越野車沿著河南岸艱難行駛,一路所見,無非童山禿嶺和沙礫地上一團團倔強的駱駝刺。這片土地如此乾渴,還不到中午,地面上已經看不到昨夜雨水的痕跡。當地人喜歡用帶著自嘲的語氣念兩句民謠:“青海好,青海的山上不長草;青海好,青海的姑娘不洗澡。”周安也這麼説,但他賣了個關子:“這些山現在光禿禿的的,過去卻生長著茂密的樹林,到了那邊你們就知道了。”
周安所説的“那邊”,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指代,但我卻産生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因為在我的故鄉中原一帶,人們出於避諱,常把亡人所去之地説成“那邊”。此刻,周安隨口説出的“那邊”,被我毫無障礙地與墓地甚至陰間聯繫了起來。
    在令人昏昏欲睡的荒涼中,越野車終於加速越過了一個山口。
    一片廣闊的谷地頓時出現在視野中。“那邊”到了。
 
【小標題】巨大的墓群
【抽言】它由數千根巨大柏木搭建而成,‘金’字形塔身共計九層,每一層都堆滿了乾枯的骨骸,每塊木頭上都刻滿了藏族的秘文,而守衛這座木塔的,是一些帶火的透明瓢蟲。
察汗烏蘇河畔,我們的目的地正是“那邊”的一片巨大墓地——熱水古墓群。
在青海省會西寧,青海省考古所所長許新國先生曾向我詳細描述這個地方:“那裏到處都是古墓葬,一座座圓形的墳堆散佈在山腳和兩山之間……”但它的模樣,我始終無從想像。
當越野車衝過山口,視野所及,便是屬於都蘭縣熱水鄉扎馬日村的“血渭草原”。
這片名稱奇特的高原草場,曾經無數次在我腦海中閃現出血淋淋的模樣,到處充斥著詭異的氛圍和殺氣,就像玄幻小説們熱衷描寫的那樣。然而此刻,它是如此安靜、廣闊,空無人跡。8月間,牧草漸枯,在慘澹陽光的照射下,更顯蒼白;巨大的雲朵被高處的風推著,涌向更遠的西邊,那裏群山起伏,一派清冷的暗藍色,茫茫無邊際……
我盯著遠處看了許久,感覺視線都快被吸走了,此時周安忽然説道:“看那邊。”
沿著周安手指的方向,察汗烏蘇河北岸,蜿蜒如龍的巨大山體南面,一座高大的古墓令人猝不及防地出現,儼然一座金字塔。它默然矗立,似乎和背後的山體緊密聯繫在一起,顏色也與周圍環境無別,但在這如亙古洪荒般的血渭草原上,卻顯得十分突兀。
那就是“九層妖樓”。

這個詭異的名稱出自當地藏人之口,他們認為這座巨型古墓中隱藏著妖魔。至於是什麼妖魔,沒有人知道。他們更不知道,這座妖魔守衛的巨型墓葬中,沉睡著一個什麼樣的人。
天下霸唱在他的小説《鬼吹燈》中,曾經寫到過一座隱藏在地底的“九層妖樓”,它由數千根巨大柏木搭建而成,“金”字形塔身共計九層,每一層都堆滿了乾枯的骨骸,每塊木頭上都刻滿了藏族的秘文,而守衛這座木塔的,是一些帶火的透明瓢蟲。不僅如此,小説還借用其中人物尕娃之口,説到尕娃的老家血渭,“也有一座和這座九層妖樓完全一樣的遺跡,相傳這種‘九層妖樓’是古代魔國歷代君王一族陵寢的墓葬形式。魔國滅亡的時候,那座墓已被英雄格薩爾王摧毀,在藏地高原只剩下一堆爛木頭架子,以及牧民口中傳承下來的敘事詩歌,在世世代代歌頌著格薩爾王像太陽一般無與倫比的功勳”。
顯然,小説中的“九層妖樓”就是以血渭草原上的這座巨大古墓為原型,並加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刻意營造出神秘鬼魅的氛圍。
此刻高高矗立在我眼前的這座“九層妖樓”,從來不曾出現過令人望而卻步的妖魔鬼怪,它很早就被認了出來,並且進入了盜墓賊的視野。
抗日戰爭時期,盤踞在青海一帶的“西北王”馬步芳的手下,在一位藏人的指引下,動手掘開了這座大墓,只不過,他們的目的並非弄清墓主人的身份,而是盜寶。但是這群全副武裝的大兵低估了墓葬的堅固程度,那些由黃土、灰沙石、礫石和巨石構成的夯土層頑強抵抗著他們的盜掘,最終,他們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也只是挖開了大墓頂部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大兵們依然帶走了不計其數的寶物,多為金銀器。
據説,馬步芳的軍隊撤走後,當地藏人因為懼怕墓中的妖魔,又把盜洞埋了起來。大墓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它的噩運並沒有結束。
 
【小標題】揭開重門
【抽言】有一個細節引起了考古學者的注意:熱水古墓群的所有墓葬,包括“血渭M1”在內,墓門的方向全部指向東北,那裏正是吐谷渾故鄉的所在……
“九層妖樓”第一次出現在考古學者的視野中,是在1950年代。當時青海進行全省文物普查,曾經調查過熱水墓群,但由於認識不足,只是草草將其認定為盜掘後的漢墓,並未引起重視。
    這一次忽略,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1982年,當剛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不久的許新國第一次到達這片谷地時,規模龐大的熱水古墓群似乎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一個個盜洞觸目驚心地排列在山腳下,盜洞周圍,大大小小的石塊散落各處……
    但是,當那座被當地藏民稱為“九層妖樓”的巨大墓葬映入眼簾時,許新國還是感覺到了一種難以抑制的驚訝和激動。它太大了,若不加注意,也許會把它誤認做山體的一部分。但是山體不會呈現出如此規整的樣貌,歷經無數歲月的風雨,人工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辨,遠遠望去,就像一大一小兩個“鬥”疊加在一起。
    這是整個青海省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整體呈等腰梯形,分為上下兩層封土,高達30米,底部基座寬160米。這樣的規模,即便放在內地,也屬王陵的級別。
    大墓頂部,盜掘的痕跡同樣四處可見。通過盜洞,許新國發現,墓葬的封土有明顯的夯層,而夯層之間還整齊地平鋪著一層柏木。這種形式的墓葬,與青海省東南部的漢代及魏晉時代的磚石墓、土坑墓大為不同。顯然,1950年代文物普查時對它的年代認定是錯誤的。
站在“九層妖樓”面前,任何人都會忍不住浮想聯翩:地處茫茫柴達木盆地東南緣的這座大墓,究竟屬於什麼時代?又屬於哪個民族?他們為什麼把死後的安身之地選在血渭草原?
1982年7月,青海省考古所對“九層妖樓”(編號為“血渭M1”)展開了正式考古發掘。這次發掘持續了將近四年,到1985年11月告一段落,主要發掘了大墓的上層封土及墓前的陪葬遺跡。隨著大量文物和動物骨骼的出土,大墓的身份漸漸清晰起來:這些散佈于血渭草原上的墓葬屬於吐蕃文化,是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邦國的遺存——
從空間上來説,熱水古墓群所在的都蘭地區,正是當年吐谷渾活動的中心地帶;
從時間上看,大墓及其周圍諸多小墓中出土了共計350件、130種絲織品,多數出自中原地區,少數來自遙遠的波斯。這些絲織品涵蓋的歷史年代自北朝晚期直至初唐,而這一時間段,都蘭所在的柴達木盆地尚在吐谷渾的有效控制之下,這些絲綢的主人,只能是吐谷渾;
    從出土文物反映出的漢文化水準看,可知此墓所屬民族漢化程度極深,一件殘缺的漆器底上還刻有漢字,這與吐谷渾使用漢字的歷史記載吻合;
    此外,“血渭M1”墓前的殉葬坑中還發現了8條肢體完整的狗。這種殉狗的習俗在東胡鮮卑人中十分常見,而吐谷渾的祖先正是來自中國東北的鮮卑人。
還有一個細節引起了考古學者的注意:熱水古墓群的所有墓葬,包括“血渭M1”在內,墓門的方向全部指向東北,那裏正是吐谷渾故鄉的所在……
這一系列證據,像一把把鑰匙,次第打開了“九層妖樓”的重門。那裏面沒有妖魔,更沒有帶火的透明瓢蟲,層層夯土和柏木掩蓋下的,是一個馬背民族的傳奇歷史。
 
【小標題】他們從何而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2012年1月刊)




  責任編輯: 蘭少賡視頻來源: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