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瑞典:發明之國的創新源泉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2-01

瑞典只有900萬人口,面積不足45萬平方公里,應該算一個小國,但世界上2-3%的發明來自瑞典:冰箱、溫度計、安全帶、安全火柴、滑鼠、拉鏈,還有真空吸塵器……這裡還誕生了世界科學最高大獎——諾貝爾獎。這個發明之國背後的創新精神究竟來自何處?


諾貝爾獎的誕生地

      消息一經公佈,竟然遭到瑞典國內輿論的重多指責和非議,大家認為諾貝爾這一決定缺乏愛國主義精神,因為諾貝爾獎是對全世界開放的,瑞典人並不會得到特殊的關照;當時皇家科學院的院長也認為諾貝爾應該把錢捐給科學院,而不是設立什麼獎。
      “這就是每年十月對外公佈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經濟獎的大廳,請進吧。”
      當滿頭銀發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院長林奎斯特先生很有風度地為我們打開會議廳大門時,我真是很驚喜,這畢竟是每年發佈世界最高科學大獎結果的地方啊,能有機會深入其中一看究竟,實屬難得。
      歐洲裝飾風格的會議大廳,古樸中透出莊重典雅。四週墻壁上挂滿人物肖像的油畫。“這都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歷史上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院長眼望墻上前輩的肖像,滿懷崇敬。“這是第一任院長林奈,‘植物分類學之父’;這是攝氏溫度的發明者;這是第一位女院長。”瑞典皇家科學院成立於1739年,有將近300年的歷史,與英國皇家學會、法蘭西科學院等老牌科學院齊名,在世界科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院長走到一幅油畫前,油畫上的人物戴一副眼鏡,有些眼熟。“斯文赫定,他與你們國家很有淵源。”我使勁點點頭,探險界絕對的傳奇人物!
      皇家科學院是瑞典整個科學金字塔的塔尖,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但最為外人所知的還是它受發明家諾貝爾所托,成為決定諾貝爾物理、化學獎(1961年由瑞典中央銀行資助設立了諾貝爾經濟獎)的核心機構,每年公佈獲獎名單時,這裡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無數耳熟能詳的名字曾在這裡被宣佈:居裏夫人、楊振寧、李政道。
      有趣的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初並不情願擔當諾貝爾獎的確定工作,差點兒使這一世界最高科學大獎夭折。原來,1896年12月10日下午4:10,發明家、炸藥大王諾貝爾在義大利病逝。他先後立了3份遺囑,最後1份明確表示用所有現金財産設立一個基金,將其每年收益分成5份,獎勵在化學、物理、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領域對人類發展貢獻最大的人。消息一經公佈,竟然遭到瑞典國內輿論的重多指責和非議,大家認為諾貝爾這一決定缺乏愛國主義精神,因為諾貝爾獎是對全世界開放的,瑞典人並不會得到特殊的關照;當時皇家科學院的院長也認為諾貝爾應該把錢捐給科學院,而不是設立什麼獎。幸虧諾貝爾的遺囑執行人據理力爭,最終保全了諾貝爾獎的設立。
      諾貝爾醫學獎是由瑞典另一個重要科學機構——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確定。它成立於1810年,今年恰好趕上200年大慶。與瑞典皇家科學院高貴典雅的會議大廳相比,醫學院的諾貝爾大廳設計風格更加簡約明快,兩層小樓很不起眼,外來的人們會很輕易地走過。走進2樓確定每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會議室,最吸引人的是一張巨大的圓桌,每年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都要坐在這裡經過反反覆復的討論,最終確定獲獎名單。這一定是件既辛苦又讓人非常驕傲的事情。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院長海瑞克森是位50多歲的女士,非常幹練。她是醫學院歷史上第20位校長,在她的領導下,這裡成為北歐生命科學研究的領跑者,特別在幹細胞的研究上處於領先水準。瑞典全國一半以上的醫學博士出自卡羅林斯卡,也有近300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這裡先後取得博士學位。
      有著近300年曆史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與200年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一起,成為瑞典科學傳統大廈的兩塊重要基石,而諾貝爾獎更是在瑞典的科學王冠上增添了一顆最絢爛奪目的寶石。




  責任編輯: 蘭少賡視頻來源: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