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樓、南至永定門,全長7.8公里,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2023年1月,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向聯合國教科委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提交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中軸線申遺”工程由此啟動。近期,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北京移動)與北京市文物局達成合作,共同打造“文化遺産地監測預警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北京市文物局對中軸線的監測保護提出了“隱患及早排查、問題實時上報、全面分析研判、動態閉環管理”的明確需求,基於此,北京移動以“政務雲”為基座,以“移動物聯網”作為連接手段,將上至遙感衛星、下至監控攝頭等設備和設施連接起來,輔以大數據、雲計算以及數字孿生等一系列新技術,構建了一套“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保護平臺”,從而實現對中軸線文化遺産“從天空到地面”的一體化全面監測和保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軌道交通的振動對文物遺産也會造成影響,這是文物保護中一個重要的監測指標,也是文物保護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此,北京移動為中軸線上的很多文物保護專業設備,如加速儀等,都安裝了內嵌式物聯網卡,可將振動相關監測數據實時回傳至監測預警平臺,分析其對文物的影響程度,從而做出預判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當這些設備本身出現故障時,“平臺”也會實時發現並自動做出診斷,提示工作人員及時維修或更換。此外,“平臺”還能提供精準穩定的客流監測和數據分析模型,且當遺産保護區域內客流超過閾值時,通過5G消息和限流短信等方式及時預警。
北京移動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監測功能,未來當“平臺”監測數據積累至一定規模時,還能開發出更多功能和應用,例如生成中軸線歷史文化“一張圖”,或根據用戶偏好開發出數字文物等衍生品,進一步激發文創産業活力,加強展示和宣傳效果。
身為六朝古都、歷史名城,北京擁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更好地對這些文化遺産實施保護並提升文旅行業價值,“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展示平臺”做出了良好示範,成為展示首都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成果的“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