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歷史和哲學視角透視科技未來

發佈時間:2023-03-24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瑞芳

了解科技趨勢、掌握創新本領,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剛需”;能夠洞察本質、預測未來,在新領域新賽道贏得先發優勢,則毫無疑問是一項核心競爭優勢。

image.png


中國網訊 科技正前所未有地與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緊密交融。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教興國戰略提到更為重要和緊迫的地位,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了解科技趨勢、掌握創新本領,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剛需”;能夠洞察本質、預測未來,在新領域新賽道贏得先發優勢,則毫無疑問是一項核心競爭優勢。

除了科技專業類讀物,我們渴求能遇到更為深邃和全景式的思維引導書。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實現了在眾多學科間行踏自如,改變了許多讀者看待人類世界的方式;邵春堡博士的《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中信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則以新科技革命為火把,為讀者開闢了從大歷史和哲學維度讀懂科技、看透未來的更廣闊視野。

《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認為,用科技預測未來,比任何渠道和方式都更加可靠。該書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呈現了科技創新在太空探索、量子通信、生命科學、深海探測、能源材料、數字智慧等領域的突破性發展,分析了本輪以數字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發生機制、客觀規律和重要特徵;在揭示新科技革命對産業創新、生活方式、社會變革、思想文化的重要影響的基礎上,深度分析了生産力嬗變、通向未來的四條鏈軌、數字智慧新形態、奠定未來社會共用發展的基座;探討了科技倫理方面的前沿話題,主張用倫理道德、政策規章、法律法規,來化解和干預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應和潛在風險,創建共生共贏的美好未來。這些將有助於政策制定者、科技工作者、工商業人士以及其他關心未來社會發展的讀者站在科技視角,觀察世界,思考未來,把握機遇。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未來相對準確的預測一定是科技加歷史。黃仁宇的“大歷史觀”提出要綜合各種因素,在長時間和國際範圍內摸索出歷史的規律性。《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首先展開科技N個世界特別是數字智慧技術世界的繪卷,爾後跳躍到科技爆發的必然、尋覓根本驅動,在摸索客觀規律後又把握新科技的樣態、推進力和導向未來的鏈軌,從過去到未來層層推演、一氣呵成,勾勒出科技驅動的未來方向和人類前景,在大歷史的邏輯下更加連貫、完整和有説服力。

哲學是思考的藝術,深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等基礎問題。《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深入淺出地回答了科技革命的本質是什麼,科技從哪來、到哪去,宏觀圖景與微觀樣態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分析科技影響下生産力家族的嬗變;以辯證思維審視科技對未來的挑戰,平衡科技與社會的衝突,用科技倫理導航,正視並破解隱藏在科技背後的各種矛盾。站高一步、看深幾層卻又活潑生動、易於理解,相信人們會在閱讀中迸發新的思維火花。

歷史和哲學永遠難離“人”的這一最根本因素,離不開對社會的關切和宏觀治理決策的思考。邵春堡博士有豐富的政府和企業工作經驗,貫穿在書中舉措層面的結論和建議,多了一份“接地氣”的實踐價值,“幹貨”滿滿。

不可不提的是,全書充滿樂觀、激情和活力的總體歷史觀和哲學觀——與其畏懼未來科技的不可預,倒不如緊緊駕馭手中,乘風破浪駛向未來,契合“引擎”的題中應有之義。讀好書如獲良友,相信其他讀者們和我一樣,能體會到《未來引擎——從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在為科技寄予如火熱情的同時,字裏行間包涵的深邃思辨、家國情愫與人本關懷。

(作者於今 《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總編輯,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