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與火的淬煉中昇華

發佈時間:2022-05-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瑞芳 | 責任編輯:王瑞芳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五礦集團的核心骨幹子企業。最早可溯源於鞍山1951年7月16日成立的鞍山鋼鐵公司設計處,以及1952年12月成立的重工業部鋼鐵局212設計組。70年來,京誠公司始終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助力中國的鋼産量從1949年的15.8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10億噸,中冶京誠70年的歷史,也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的縮影,是中國從“鋼鐵弱國”到“鋼鐵大國”,逐步走向“鋼鐵強國”的開拓者、建設者和領跑者。中冶京誠是我國最早從事冶金工程諮詢、設計、工程承包業務的科技型企業,是由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簡稱:北京院)改製成立的國際化工程技術公司。

鞍山黑色冶金設計院辦公大樓(1951~1955年

中冶京誠亦莊第一辦公區


作為“冶金建設國家隊”的排頭兵,中冶京誠牢牢矗立於國家鋼鐵工業建設的前沿領域。公司擁有包括智慧化料場、高效長壽高爐、全系列轉爐、超高功率電爐煉鋼系統、真空精煉系統裝備、特殊鋼冶煉連鑄生産線、世界首套(φ1000mm)圓坯連鑄機、世界最大厚度(450mm)直弧型板坯連鑄機、寬厚板全線裝備和控制、酸軋聯合機組、世界首條高速(120m/min)靜電粉末彩涂機組、世界最大規格(φ219mm)CPE頂管機組、棒材全線裝備和控制、110m/s高線精軋機組和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專業産品。

憑藉70年來在冶金工程領域積累的豐厚經驗,中冶京誠將業務範圍從冶金領域延伸至市政、公路、公用基礎設施、建築、水務等城建和環保領域,踐行“1+2+N”的企業發展戰略。公司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業化綜合管廊技術研究院,在國內率先開發和使用了鋼制綜合管廊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管廊和智慧管廊方面走在國家發展的前沿。中冶京誠參與並完成寶武、河鋼、首鋼京唐、鞍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一大批國家重點鋼鐵工程項目建設並成功輸出印尼、越南、印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已累計為國內外500余家客戶提供了6500余項工程技術服務,海外工程業務拓展至35個國家,是我國鋼鐵工業建設的主要力量和工程技術輸出的重要參與者。

中冶京誠臨沂優特鋼項目

中冶京誠研發的中國第一套裝配式鋼制綜合管廊,已成功投用於衡水武邑

中冶京誠雄安新區1號綠色混凝土攪拌站項目

北京新航城臨空區智慧城市規建資訊平臺


中冶京誠始終堅持技術引領,已形成集産品研發及市場推廣為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公司近年來先後獲批國家發改委“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工信部“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個國家級平臺;是 “中國中冶管廊研究院”和“中國中冶低碳技術研究院”的依託單位;同期還被工信部認定為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被中國迴圈經濟協會認定為“全國迴圈經濟中心”等,目前公司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已達16個。公司擁有2個中心、9個實驗室和13個試驗區,為科技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保障。

在高線裝備試驗區,京誠瑞信長材公司總工程師馬志勇介紹,棒線材是中冶京誠的優勢産品,在這塊試驗區裏,先後開發出國內速度最快的105m/s高速線材和45m/s高速棒材産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成果先後獲得3項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

瑞信高線精軋機的技術水準,目前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最高軋製速度112米每秒,試車速度達到140米每秒,相當於每小時五百公里的時速,比飛機起飛的速度還要快,徹底解決了該領域歐美公司卡脖子的技術和裝備。


做到這一點取決於“三精”:

第一個“精”在於精準的設計。零件的材質、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資訊都要經過大量的理論計算、數值模擬、實驗檢測、試生産比對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後,才能準確制定加工制度,實現“基因正確”;

第二“精”在於精確加工。每一個核心零部件,都是在五軸聯動全自動加工中心加工出來,須通過三坐標檢測和動平衡測試等先進手段的檢測之後,才允許送到裝配中心;

第三“精”在於精密裝配。所有的裝配工作都是在恒溫恒濕的裝配車間完成,所有的操作工人都持有國家中高級技師職稱,裝配精度達到千分一毫米的精度。


京誠瑞達公司産品研發主任劉東介紹,變頻器試驗區承擔了重大裝備國産化攻關的科技創新任務,獲得中國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資助,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授予了“國産化自主創新工作室”。試驗區研發的“高性能低壓變頻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變頻器“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準”。産品廣泛應用於寶武、河鋼、鞍鋼、沙鋼等百餘家企業,並出口到泰國。鋻於國際晶片受限,作為冶金建設國家隊,中冶京誠承擔著發展中國核心電氣變頻器傳動技術的重任,是國內首家研發國産主控晶片的冶金專用變頻器,也是首次將國産變頻器應用到冶金軋鋼高端應用場合中。

亞太地區最大的西門子聯合實驗室研發的“模組化衝擊補償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創造了棒材軋速世界紀錄47m/s,並用於中國首條航空級鈦合金棒材生産線,是鈦合金製備領域的一次革命,填補了航空發動機葉片、醫療鈦材料領域的空白。研發的智慧化軋鋼生産線入選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優秀推廣案例,並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進行專題技術演講;入選2021世界智慧製造大會裝備數字化典型案例。智慧天車系統是智慧工廠的核心技術之一,是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的必備技術,目前核心的全閉環防擺技術處於國際領先,配合鐳射三維掃描、圖像識別技術,全面實現了自動識別、自動搬運功能,提出了智慧工廠的技術水準。

70年來,中冶京誠承擔了5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研發項目,主持或參加32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中國專利獎、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31項,國家和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等近600項,累計獲得專利授權20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370余件。在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標準規範等方面為行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