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畫家李可染曾説過,“沒有好的宣紙,就作不出傳世的好國畫。”,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要一百多道工序,其中直接決定宣紙成敗的工序就是撈紙。今天的【大國工匠】系列報道我們要為您介紹的周東紅就是一名撈紙工,國內不少著名的書畫家都點名要他做的宣紙。
他就是周東紅,他和搭檔正在做的就是“撈紙”,兩個抬著紙簾在水槽中左右晃動,一張濕潤的宣紙便有了雛形,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但是宣紙的好與壞、厚與薄、紋理和絲絡就全在這一“撈”上。
周東紅和他的搭檔每天要重復這樣的撈紙動作一千多次。
老周説,宣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已經有1500多年曆史了,一張宣紙從投料到成紙需要經歷三百多天,一十八個環節,一百多道工序。但是現在他和他身邊做宣紙的人都已經是越來越老,願意學這行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少了。
五一前夕,周東紅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現在他依然每天都要長時間下水撈紙。老周説,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勤學苦練。對老周來説,他撈每一張紙都融進了情感,也從中收穫了快樂和成就感。如今老周把撈紙當成了一種責任,無論改進宣紙製造技術,還是手把手的傳幫帶,為的就是讓老祖宗留下的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