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逆向思維創新傳播,原來“非遺”也可以這樣發揚光大!

發佈時間: 2017-09-28 11:49:36  |  來源: 網路傳播雜誌  |  作者: 傳播君 白楊波  |  責任編輯: 郜玉至

逆向思維創新傳播,原來“非遺”也可以這樣發揚光大!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網志、微信、移動客戶端、小視頻、網路直播等各種移動傳播渠道和方式,成為文化傳播的主力,網路賦能文化傳播。而線上下,還有一些經典的傳播方式,在與線上聯動傳播後,借助“網際網路+”的翅膀形成了新的傳播合力。“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網路傳播湖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深入一線,透過他們的視角,傳播君發現了不少創新傳播新亮點……

用文化傳播文化

人民網記者董行在採訪中南民族大學教授何紅一時,聽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剪紙不僅僅是作為‘非遺’而存在,將漢字融入進剪紙,也能向全世界傳播我們的漢文字。”董行感嘆,非遺本身也是一種傳播利器。

在董行看來,何紅一教授創新性設計的百龍圖和百鳳圖,將龍和鳳的一百種漢字寫法,分別集于一個作品中,既體現了剪紙藝術的美,又傳播了博大精深的漢字。同樣的還有長盛川青磚茶的“八德”“十二生肖”等系列産品、老河口的木版年畫……董行認為,很多文化項目相互之間都是融合發展、相互傳播,形成共生關係。

 

 

創新元素主動出擊

當來到中南民族大學剪紙展館時,傳播君和其他編輯記者立即被身披剪紙服裝的學生們所吸引,作為模特,她們向採訪團一行展示了布藝剪紙服裝。

海外網記者龐晟表示,漢繡以服裝秀的形式展示,將中國傳統和國際時尚結合,這像是讓中國非遺文化學了一門外語,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更容易與海外受眾建立溝通。“關於非遺文化海外傳播,可以結合海外傳播特點。比如皮影戲,如果沒有特定手稿的表演,要靠臨場發揮,這就是中國皮影戲的free style。”

將國際友人“請進來”

秦禮剛是湖北雲夢縣夢澤影戲館館長,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78年起,秦禮剛從事皮影藝術事業,在湖北孝感市雲夢縣自建夢澤影戲館,40年來,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場,受到各地觀眾熱捧,曾接待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並多次赴國外演出。

被這種質樸而堅守的精神深深感動,光明網記者李政葳完成了《40年演出15000場 皮影戲老藝人講述非遺傳承五年巨變》,以短視頻+文字的形式,聚焦這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的傳播“非遺”之路。

意見領袖的多級傳播

新華網記者吳文華對孝感麻糖的傳播歷程感觸頗深。孝感麻糖源於唐代,明太祖朱元璋曾賦詩:“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蟬翼甜如蜜,難得世上一佳品,傳于後世莫走移。”孝感麻糖梳子形狀也由此而來;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視察孝感時曾稱讚孝感麻糖:“好,好,味道不錯”。

孝感米酒同樣也有許多口碑故事,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為孝感米酒題詞“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孝感當地則有“聞香下馬吃米酒,糍醇香甜真可口,但凡過往孝感人,不嘗米酒虛一遊”的民間流傳。

在吳文華看來,現在的生活中,商業廣告鋪天蓋地,相比之下口碑傳播更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信賴。"所以在非遺項目的推廣上,也應注意口碑和品牌的樹立,這有利於非遺産業的形成、壯大和推廣。"

本文 由傳播君現場報道。圖片由白楊波拍攝。

投稿 郵箱wangluocb@vip.sina.com。

責任編輯: 郜玉至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標題圖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