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融貫古今的古法造紙術

發佈時間: 2017-09-19 13:22: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房小棋  |  責任編輯: 郜玉至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而利用樹皮為原料造紙,在我國更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後漢書•蔡倫傳》已有“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的記載。然而在史籍中對樹皮為原料造紙的方法卻記載很少。可在貴州省丹寨縣石橋村,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古代造紙的民間工藝。

9月18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大型網路傳播活動記者團來到丹寨縣石橋村。

剛走進造紙廠,記者們紛紛被眼前景象所震撼,在一天然溶洞內,工人們用著上千年的造紙技法塑造著天工開物般的景象,仿佛穿越千年時空逆轉。

據專家考證,石橋白皮紙製作工藝屬唐代造紙工藝,它是石橋少數民族苗族先民借鑒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

因此紙質潔白,有柔韌性,耐拉力,紙面平整,吸水性強,是書畫作品最佳紙品,在貴州省佔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文化的縮影。

正在此處為大家展示古法迎春紙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王興武向記者介紹,自己家世代在這裡造紙,到他已經是第十八代了。

“一張普通皮紙的産生,要經過選料、揀料、打漿、抄紙、曬紙等18道工序,為時3天,而由王興武生産的迎春紙,要經過120道工序,45天時間。迎春紙薄如蟬翼,要求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纖維、酸鹼度、水質和厚度的要求細緻,每年國家圖書館和國家博物館都要跟他聯繫購買,用於古籍和古畫的修復,它是石橋村人民為人類保存一份物質文化財富的遺存”。王興武説。

責任編輯: 郜玉至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標題圖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