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鏡頭看兩會首頁

萬鋼:政府部門將不再介入科技項目管理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5-03-11


萬鋼:政府部門將不再介入科技項目管理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3月11日(星期三)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科技日報和中國科技網記者]:

    2014年,被稱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破冰之年”,特別是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已經全面啟動。全社會特別是科技界對此十分關注,能否請您具體説一下改革的進展?在推進改革的過程當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

    [萬鋼]: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直接推動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的科技體制改革,勇破堅冰、高速前進,打響了一場勇闖“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攻堅戰。

    我剛才列舉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科技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社會開放等等一系列的改革。這裡,我主要向大家介紹兩項重要改革的進展,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兩個方面。

    一是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管理的改革。二是關於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改革。

    2014年底,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這個方案已經向全社會公佈。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現行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在改革發展的各個階段先後形成,也為我國增強科技實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出現了缺乏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不夠、資助方式不完善等問題。中央財政的各類科技計劃約由近40個部門管理,有近百個計劃渠道,客觀上的分散造成了重復和封閉,影響了效率,資源碎片化的問題突出。

    廣大科技人員也多次提出這個問題,為了多頭申請、跑項目的負擔特別重。這個問題中央領導有很明確的批示,要求在保持財政對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時,全面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科研資金要進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年來,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科技創新的發展特別迅速,帶動了許多重要産業的變革。最重要的特點表現在從科學技術到産品和市場演進的週期不斷地縮短,各個傳統的研發階段逐漸模糊,需要我們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使創新鏈條更加便捷、靈巧,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行的生産力。所以,這次關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重點,就是針對科技計劃進行頂層設計、強化分類資助。逐步打破條塊分割,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體制,使國家科技計劃更加聚焦于國家目標、更加符合科技創新的規律、更加高效配置創新資源、更加強化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最大限度的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這場被科技界視為科技體制突破口的改革,已經拉開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部門聯動、地方聯動的大幕。一項重要內容是,由各部門組成一個聯席會議,把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都放在這個平臺上來進行統籌,由高層專家組成戰略諮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為戰略決策提供諮詢。科技項目的具體管理,由專業機構負責,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介入項目具體管理。同時,政府要加強對事中、事後的監管和績效評估,來推動發展。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平臺、三個柱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聯通各部門和科技界的科技管理資訊系統,同時國家財政支援的科技項目的成果要進入科技報告體系,除涉密項目外,都要向全社會公佈,使全社會了解國家財政支援的科研項目的進展和成果,同時也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新的科技計劃分成五大類:一是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科研科技人員的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支援人才和團隊建設。二是事關於未來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專項。這是由國務院決策實施的。三是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各領域突出的共性關鍵、社會公益的技術問題,從重點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一直到産品的研發以及成果的推廣,形成一個研發的鏈條。

    我們在“十二五”的時候,已經啟動了一批重大科學計劃,這些計劃實施以來,也逐漸的向應用領域拓展,一些關鍵技術,比如電動汽車,過去主要是支援共性關鍵技術,在市場推廣的時候,現在也碰到了一些像電子材料、電力電池,和網際網路的連接等方面的問題,都需要統籌部署,共同研究。

    還有一個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支援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孵化器方面的發展。還有一類計劃就是支援人才基地的計劃,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以及各類人才計劃。要進行這樣的部署。

    改革方案頒布以後,目前我們正在著力的推動,研究制定了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的組建方案。對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的試點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按照聚焦重大目標、全鏈條設計、協同創新的原則,形成了6個試點專項。同時,現有科技計劃的整合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原來説的近百項科研計劃已有近50項進行了初步的整合。

    剛才您提到了難點,這個難點實際上在我們整個研究制定的過程當中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第一個是如何加強專業機構建設,這成為了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國際經驗也進行了深入分析,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也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但是,各個國家對專業機構設置也有多種模式,有的獨立於政府之外、有的是隸屬於政府,有的是委託社會化非營利機構管理。

    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專業機構的建設要兼顧現實的可操作性、未來的長遠發展。當前,是主要依託現有的具備科研管理專長的各部門的管理機構進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專業機構各項要求的管理機構。隨著科技體制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深化,促進專業機構逐步的走向社會化、市場化,為了規範專業機構的建設和運作,對制定專業機構的管理制度、運作標準、促進相關單位的改革也提出了要求,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因為過去的這些科學計劃都是分佈在各個部門,怎麼凝練成一個全鏈條的創新計劃,在專家的層面上就要多學科、多領域的共同來合作。從産業的需求方面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進行全鏈條的設計,各部門怎麼樣把最急迫的需求凝練出來,需要積極探索。我們從2014年開始對一些試點的項目進行了整合,目前,有6個試點的專項正在凝練。第一次聯席會議可能在兩會以後就會抓緊召開。我們會把科技改革的進展跟大家經常的溝通、經常報告,也會在我們的網站上公佈出來。

    應該説,黨中央、國務院對於科技計劃的改革是高度重視的,在64號文件當中,對於改革也設定了一個過渡期,用三年的時間逐步的從試點鋪開,一直到全方位的實施。所以,不會對現有的科技項目造成影響。在改革的過程中,對改革方案的設計我們就進行了幾十次的調研,深入各種科研機構。包括管理部門也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改革的整個過程在科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經過好幾輪的討論,我們覺得實施的過程中,還要依靠大家,上下結合,從最基礎的實施開始逐步的進行完善,最後能夠得到一個高效率的配置。

    我還想解釋一句。去年兩會以後,頒布了《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去年兩會我接受採訪時也講了一下,此項改革也是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通過深化改革,首先要適應科研自身的規律。因此,要加強統籌協調,要職責明晰。比如説把一部分項目管理權和經費預算的協調權賦予項目實施的法人單位,使法人單位能夠為申報項目的科技人員提供諮詢服務,項目實施中的一些預算調整也由法人單位按照規則進行調整。特別是對於項目實施好的,結余資金可以留歸原來項目的單位。在科技經費的使用上,全面引入了間接費用制度,一方面補償法人單位為項目科研工作發生的支出,同時也可以為在職的科研人員進行績效激勵。研究生參加科研、外聘科研助理的經費可以直接在預算當中列支,這些已經開始落實。去年,“973”計劃有90多個項目驗收,實施效果好的,都已經把結余的經費留歸了課題單位。同時,政府的管理部門還是要做好事中、事後的監管和服務工作,這個服務工作就是要做好對各類實際問題提供政策諮詢。對於一些項目經費的使用,還要進行抽查式的監管,及早發現問題來研究解決。

 
視頻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劉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