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霖:三方合力 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落地
發佈時間: 2015-07-03 10:52:13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孫磊
我想從政府、企業、智庫三個層面的幾個話題,對促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落地,談一些個人觀點:
——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落地過程中如何與對象國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幾次重大階段,第一次是鄧小平提出的經濟特區建設;第二次是中國加入WTO,這兩次都深刻的改變了中國。這次中央作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事實上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對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系列成果和經驗,與全世界進行交流分享的一種做法。為此,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踐中,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第一點,要堅持合作共贏。都江堰為什麼能屹立千年而持久造福社會,就是它的根很深、基礎牢,但水壩低,多餘的水很容易分流出去。這對我們處理與合作對象的關係啟發很大,就是上到國家也好,具體到每個經濟組織和個人也好,雖然是以自利為出發點的,但行為上必須是利他的,否則自利的目的也達不到,這就是儒家所説的“達人才能達己”。因此,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中,要始終貫徹合作共贏的原則。第二點,要努力做到優勢互補。“一帶一路”所經過的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政治文化差異較大,一些欠發達國家面臨著經濟振興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但缺乏資金與生産要素,而我國通過30多年改革開放,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建築、能源、通信等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提供服務的同時,也能促進自身的持續發展,這就是相互補充、合作的地方。中國倡導並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需要涉及國家的同心同德、同聲相應、同舟共濟,為相關國家的人民謀求福祉。
——企業在海外發展中的最大訴求和最大障礙是什麼?
在國家實施 “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過程中,中國企業肩負著重大責任,一方面必將加速“走出去”,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加快自身成長;另一方面更是推動戰略落地的主要實踐者。但企業“走出去”也存在著以下主要障礙:適應當地經濟、社會、政治環境慢,風險意識和識別能力低;中國企業相互惡性競爭仍然時有發生;業務模式亟待創新;國際技術標準壁壘尚未突破。化解這些障礙,一方面要靠企業自身努力,另一方面還要從國家和政府層面,包括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和智庫等,為企業提供以下必要的幫助:一是進一步深化外交關係,持續加強與有關國家的溝通交往,加強戰略互信,為國內資本、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的合作條件;二是進一步加強指導和引導中國企業推行“本土化”經營戰略,建立完善所在國經濟、政治、法律和人文方面的知識庫、資訊庫,完善風險識別、分析和預警機制,幫助企業控制和化解各類風險;三是進一步加強協調機制建設,深化“走出去”企業之間、産業鏈各環節的市場主體之間、實體與資本之間的交流合作,結成戰略聯盟,攜手拓展國際市場,提升“走出去”的競爭力和品質。特別是對重大項目如高鐵,需要通過政府協調,統一規劃,系統推進,以充分發揮高鐵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戰略實施中的“先鋒”作用。
——企業期待智庫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傳統行業的企業在發展中,更多的是注重硬體而忽視軟體,許多時候不缺技術、人才和資金,但缺少的是國際化的思維和戰略性的視野,以及最先進、最前沿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成果,經常會以傳統模式、慣性思維去治理和經營。智庫的優勢就在於,具有戰略性的思考和前瞻性的洞察力,能從理論高度和實踐出發,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戰略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的決策諮詢方案,相對超前地引導和重塑企業經營理念。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亟需了解、學習國際商務規則和有關國家政治、人文等環境的背景下,期望智庫圍繞這一主題進行調查研究,提供一些高品質、有特色、專業化的諮詢服務,併為政府“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制訂提供建議和意見,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的走向並融入國際市場。
——政府、企業與智力諮詢機構(包括官方智庫、大學智庫以及民間智庫)如何發揮作用?
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作為智庫來講,一定要樹立全球視野,順應時代潮流和把握髮展趨勢,給政府決策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給企業提供權威的、一流的資訊和服務。從政府和企業來講,隨著全球一體化、資訊化步伐的加快,要和智庫一起形成更好的工作合力,在促進“一帶一路”倡議有效落地的同時,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準和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進而共同提升中國政府、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
本屆峰會的舉辦,有助於我們總結經驗,前瞻未來,對凝聚行業智慧和力量、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同時也衷心希望以本次峰會為契機,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和可持續發展!
文/中鐵四局總經理 王傳霖
責任編輯: 孫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