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曾培炎致辭:中國之變與世界之變同步

發佈時間: 2014-12-21 10:22: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任曼瑤  |  責任編輯: 任曼瑤

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在大會致辭 攝影/中國網 楊佳

 

    中國網12月21日訊 (記者 任曼瑤)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4-2015)”今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年會主題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創新”。這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年會。本屆年會包括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分論壇的主題分別是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發展、為“十三五”獻計獻策,與會嘉賓將為大家帶來精彩紛呈的思想觀點和建議。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同志為大會致辭。

    曾培炎在會上總結全球經濟形勢四大總體特點,表示中國之變與世界之變同步,並提及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做了深刻的闡述,這是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正確的把握。

    以下為曾培炎致辭文字實錄: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早上好,歡迎大家參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國經濟年會。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常態,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結構調整提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的發展。我估計今年的經濟最後GDP大體在7.3%—7.4%左右,朱之鑫同志在這裡,估計可能差不多。應該説這個成績難能可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的經濟工作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的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狠抓改革攻堅和創新驅動,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的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所以本次年會以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學習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深入的探討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的規律和特徵。為做好明年乃至於“十三五”經濟工作獻計獻策,貢獻智慧,很有意義。下面我就自己學習當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及有關國際經濟的形勢談我的幾點看法。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可以概括為四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長下臺階。半年多來國際油價從100多美元下跌到60美元以下,跌幅超過40%。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進入到下行週期。反映出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2008年以前的繁榮的景象可能在短期內難以再現。二是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出現分化,美聯儲宣佈退出了量化寬鬆,美元持續走強,而日本和歐洲央行在逐漸量化,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增速下行,資金大量外流,政策面臨選擇的兩難。三是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全球經濟治理的體系改革進展緩慢,WTO的多邊貿易談判和IMF的改革遇到了阻力。區域經濟一體化成了新的趨勢,各國普遍加快了結構的改革,重組産業的價值鏈,以期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四是科技創新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全要素的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勞動力和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而技術進步的貢獻在不斷上升。大數據、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這些領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的突破,有望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之變與世界之變同步,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做了深刻的闡述,這是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正確的把握。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學習貫徹,我理解,新常態從時間的緯度上看,新常態指的不是短期的一兩年,也不是長期的兩三十年,而是一個中期的概念。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轉換,與每人平均GDP水準存在有很強的相關性。2013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已經接近了6800美元,應該説這是典型的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正處於發展階段的分水嶺。在這個時期我們需要成功的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向每人平均GDP100美元的中上等國家收入邁進。到2020年實現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併為下個階段打下好的基礎。

    在新常態邁上中等收入的歷史階段,經濟主要的任務是完成發展方式的轉變,由傳統的投資驅動逐步轉換到創新驅動,一方面改造老路,改變以往過度依賴於消耗能源、資源等物質投入,不惜環境的高強度的投入的增長方式,另一方面要開新路,要更多的依靠人力資本的投入,科技創新來拉動,真正告別這種需求性增長過程中,從求數量擴張的發展階段,邁向品質提升性的發展階段。

    我認為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期間,可能具體呈現有這麼幾個表徵現象:首先,經濟增長減速換擋。中國經濟正在從增長期向中高速發展回歸。至此高增長內外部的條件都在發生變化,增長的潛力也在下降,經濟增速的換擋大勢所趨,未來要擺脫速度的情節和換擋的焦慮。在符合環境社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以更加合理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強的韌性來提升GDP的含金量,保持經濟健康、平穩、可持續的發展。

    其次産業鏈向高檔邁進。實踐表明,隨著每人平均收入的提高,三産的比重會上升,産業結構的高級化是普遍的規律。未來中國二三次産業的比例將逐步回得到優化,製造業的水準提高,現代服務業長足發展,多元市場主體不斷增加高品質、高水準的資本品和消費者的供給,這樣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經濟附加價值。

    第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改善。過去幾十年區域城鄉二元結構特徵突出,“剪刀差”扭曲了公民收入分配和資源配置的關係,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大幅度提高的重要的原因。未來將會按照均衡發展的理念推進中東西的跨區域産業和梯度轉移。深化農村的各項改革,推進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局面,破解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

    第四,從商品輸出擴大到資本輸出。多年來中國對外經濟的不平衡集中表現在國際收支援續雙順差,這種模式不可能長期持續。未來的資源品、消費品和先進的社會技術進口會進一步增加,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得到有效改善,從對外直接投資的數字看,今年中國首次成為了凈資本輸出國。資本的大規模走出去,擴展其在全球配置的範圍,將意味著中國已經有能力參與全球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構,培育和發展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第五,中等收入群體成為穩定內需的主體。一個大的經濟體必然會有一個穩定內需的市場,隨著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會不斷壯大,2020年這個數字估計達到6億左右,總的消費將是2010年的3倍以上。隨著城鄉居民的收入整體提高,以及公平競爭消費者選擇自由,商品自由流動統一的大市場逐步形成,中國將成為全球一個成熟的市場,購買力和需求增長將更趨穩定。

    第六,中小企業和新業態或成為增長的新亮點。近年來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技術、金融創新、物流新業態,這些都不斷出現,傳統的市場競爭格局、經營模式出現了重大變化,具有市場進入的門檻低、交易成本低,方便業主也方便客戶,這些都是它的優勢。我想將有力的推動中小企業新一輪創業潮。在提高全社會就業水準的同時,有望成為活躍市場的主體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但是不能否認,新常態階段也是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的階段,不少國家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認為在新常態下要做好未來的經濟工作,必須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三項關鍵任務。發揮好中國經濟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改革開放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是決定我們中國當代命運的關鍵機制,未來應該繼續用好這個法寶,同時根據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要求,還應該與時俱進地把創新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來。改革未開放和創新營造體制的條件,開放為改革和創新拓展經驗界限,創新真能夠為改革和開放提供實踐的基礎,三者相互關聯,互為支撐,是實現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

    首先改革激發新的活力,改革就是生産關係和生産力不斷調整和適應的相互過程,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們國家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但是市場的作用有些地方還發揮的不夠充分,改革的任務還沒有結束,在很多領域方面還存在著阻礙生産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解決這些瓶頸制約是改革攻堅的重要任務,新常態下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使國內經濟主體和要素更充分的發揮積極性,政府的職能主要由事前的審批向事中事後的監管轉變,致力於建造一個公平、透明、法治的體系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改革能夠為創新營造一個更好的體制條件、政策環境,激發創新活力,也只有不斷改革完善市場經濟機制,才能更好的參與經濟全球化,力爭在2020年初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第二,開放釋放新推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現在我國的外貿總量已經很大,去年已經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對外依存度開始回落,需要對未來對外經濟的發展提出新的對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客觀上要求我們以負責任的大國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機制的改革,建立多邊貿易投資體制的安排,擴大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正當權益。此外世界經濟也正在進入新一輪調整,也需要我們主動把握機遇,實現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再融入。新一輪開放將會有力的推動擴大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發展空間,推動産業鏈和國際分工向高端邁進。同時還可以吸收借鑒國外一些好的做法經驗,包括合理成熟的國際規則和慣例,先進的科學成果和優秀的人才,有利於形成外部壓力和倒逼機制,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第三,創新重塑新動力。發展經濟學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産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實現經濟的轉型創新發展是關鍵的一招。今天的中國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來實施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的動力的轉換,創新的核心是科技創新,但同時也包括了商業模式的創新、管理創新和社會創新等等,要形成一個全社會創新的氛圍。當然創新的外部環境要由改革來推動,包括投融資、智慧財産權保護、財稅政策等等。特別是要設計出一套好的激勵機制,激發勞動者的經驗、智慧、創意來形成促進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同時創新也不能閉門造車,要開放搞創新,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有益的成果,把中國打造成為一片創新的熱土。實際上改革開放本身就具有創新的含義,創新也能夠反作用於改革開放,為改革開放創造更加有利的經濟社會條件,實現穩定的改革和開放。

    各位在座的朋友們,明年是我們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關年,也是編制“十三五”規劃開始的一年,做好明年經濟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未來五年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的五年,是全面落實深化改革依法治國重大部署的五年,也是應對解決各種複雜矛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五年。宋代政治家王安石有句名言叫“不畏浮雲遮望眼”,希望各位嘉賓能夠圍繞本次年會的主題,圍繞如何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暢所欲言。預祝本次年會圓滿成功,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謝謝!

責任編輯: 任曼瑤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