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2014網路名人絲路行

杜少中:保護原有環境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首要考慮

發佈時間: 2014-10-24 16:39: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孫磊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天我們在網路名人絲路行的活動中採訪到了北京環境科學協會理事長杜少中先生,請他為我們談一談此次重走絲綢之路的收穫,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區域經濟發展和互聯互通方面的意義。

杜老師您好!歡迎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在您看來此次網路名人絲路行都有哪些意義呢?

杜少中:這個活動的意義大家可能都説過很多了,從參加這個活動的切身感受來説,我覺得這個活動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一種活動,它首先是著眼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這樣一種國家的戰略能夠通過網路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不僅是從書本上了解,是從報紙上看報告、看文件去了解,而是通過一些人走絲綢之路,到每一個地方親身感受一點一滴的這樣一種生動的感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我們這幾個省區,對國家甚至是對世界的一種貢獻。我覺得這是第一個意義。

然後,其實也是通過這樣一種活動,讓參與者能有更多的體會,以便於他們能夠把自己的這種切身感受更生動的傳播給大家。另外,對這些所到的省市也是一種促進,因為它畢竟也要接受一次網路的檢驗,讓我們平常所做的這種宣傳更接地氣,所以我覺得網路名人絲路行這種活動,從傳播的意義上看更生動。因為現在大家公認的一個觀點,就是傳播的最高形式或者叫做傳播的最高境界是講故事,那麼這個故事裏面有具體的人,有生動的事,而且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樣一種大背景下來講的,所以這個故事如果講下去應該是很生動的一個故事,也是能夠感動人帶動人的一個故事。

中國網:這次重走絲綢之路都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地方呢?

杜少中:我覺得從大的方面説,一個是震撼,一個是傳承。震撼,無論從我們看西安古城的建設,還有未央宮、大明宮的這種講究,以至於莫高窟這樣靠信仰的力量來形成的世界奇觀,還有我們看到的這種自然生態的一種景觀,確實讓我們了解到了西部,讓我們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感到很震撼。自然的這種財富,我們怎麼能夠把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這種框架下傳承下去?從具體的看,我覺得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很多,比如説我們在莫高窟看見了,在那樣一種自然條件下,我們祖先留下的這種精神財富、歷史遺産。坐飛機600多公里到了張掖,就變成了完全另外一種景象,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濕地還有丹霞地貌,這樣一些自然地貌都存在,這和莫高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照,很感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説明我們這塊土地還是有豐富的自然遺産的。

剛才我們也提到了莫高窟靠信仰的力量形成的世界自然奇觀,一千年幾個朝代,人們努力建成了這樣一種值得我們驕傲的遺産,這些東西都讓我們震撼。這一路上像這一類讓我們震撼的東西,給我們印象深刻的東西還非常多。

中國網:在您看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西安帶來了哪些機遇呢?

杜少中:我覺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從整體上看應該是給我們這幾個省區從經濟發展,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人才的引進建設都帶來了挑戰和機遇,甚至不僅是這幾個省區,這個戰略或者這個思路對於幾個省區以外,對於我們全中國可能都是一種發展的新機遇,往大一點説,也可能是對世界的一個新機遇。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做出我們的貢獻。

中國網:具體帶來了哪些機遇,您觀察到的也好,從媒體上、外界了解到的也好?

杜少中:現在我們看到的,比如在西安參觀的西安城市建設和城市文化保護的這種努力,我覺得這種印像是很深刻的,我們説震撼也包括在西安所看到的,現在已經做成的這些東西,不光是西安古城的保護性建設,我們看西安的夜景,甚至可以説沒看見過這麼好的夜景,雖然我也見過一些夜景,但西安古城確實讓人感到驕傲,這是我們國家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墻,而且它通過現代技術對歷史有一種發揚光大的再現,所以既讓我們感覺到了歷史的驕傲。

另外,對未央宮、大明宮這種搶救性的保護,我覺得也是值得稱讚的努力,儘管現在在這些問題上還有爭議,到底該不該保護,或者説該不該投入這麼多,其實我覺得爭議可能很長時間都會存在,保護的力度會隨著我們經濟發展有變化,但是保護這個問題是沒有爭議的,只是説力度大小或者説我們怎麼和我們現在的發展相結合,然後實施保護,從現在我們看他們所做的努力,我覺得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西安,在陜西大家平常通俗説的一句話,或者大家平常聊天也在説,中國人得去漢中,炎黃子孫得去黃帝陵,共産黨員得去延安。雖然大家平常比較通俗,但集中到一點,就是説那是我們的根,所以,我們在陜西所做的這些努力,在西安所做的這些努力,是在保住我們的根,弘揚我們的根,把我們的根能夠通過具體的、形象的文物保護能夠展現在世人面前。所以,我覺得現在這種投入是有效的,而且也是有益的。

通過我們走絲綢之路這樣一個活動,我們把他們所做的這些努力和可能帶來的這些效果,通過網路的形式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民族的發祥是怎樣一個脈絡,盛唐、西漢或者説我們古代的這些文明都是怎麼發展的,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中國網:請您在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方面,談一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還有哪些工作要做,目前做得怎麼樣,如何解決現有的問題?

杜少中:我們走過的這幾個省市,我覺得從保護方面是兩個部分,一塊是文物保護,一塊是自然生態的保護。

文物保護,剛才也提到了一些,我覺得文物保護有些是恢復性保護,可以和現在的經濟發展相結合,然後加以很好的利用。比如像唐代西市的建設,我覺得這個就是和經濟發展相結合,因為那個西市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他們現在再建就是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就是促進發展的措施。

同時,還有一些是屬於它確實要保護起來,就是要讓它能夠長久的,讓我們的後人能夠了解的,這些就不能僅限于有多少收益,甚至有些在現在看要比較多的投入,比如他們做的未央宮的保護就是比較多的投入,然後讓唐代、漢代的城池,文化能夠通過這種保護傳給子孫後代,能夠保住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基本的歷史資訊傳承,這些是需要繼續加大力量的。

在參觀西安城墻保護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了解了城墻保護的歷史,包括老一輩革命家在城墻保護的過程中所發揮的突出的作用,歷代西安的管理者對於城墻保護所做出的貢獻,也包括西安的市民、西安的各個方面的有識之士為這個保護做出的努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努力,我們才能看到流光異彩、精彩紛呈的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西安的古城墻。

中國網:剛才是從文化保護方面,現在請您從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談一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準,還有哪些問題,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杜少中:我覺得我們走的絲綢之路這幾個省區大的概念上説還都屬於西部。西部總體上説對我們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自然保護區,比如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它對於我們的整體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但同時西部地區又是經濟上欠發展的地區,所以,它就面臨著發展與保護的這樣一種尖銳矛盾。我們所到之處看到的生態環境,能感受的自然環境很好,很優美,比如我們今天從張掖到了西寧,7個小時的路,我就用了三個詞來形容,我説我坐了7個小時的車不困、不餓、不煩,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7個小時不吃不喝還能堅持,而且興趣沒有轉移。我説就用一句通俗的話説,兩隻眼睛不夠使,因為你一直在看美景,所以,這種美景給我們的視覺衝擊也很強烈,當然我們也很自豪,我們有這麼好的河山。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當然不光是今天這一路,就是這幾天我們所看到的自然生態的景觀,受到了氣侯變化,像雪山雪線上升,水源涵養、草場退化等等這些生態退化的威脅,生態保護的任務應該説迫在眉睫。我們要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 首先應該把原有的環境保護好,然後進一步的發揚光大,傳承才能夠發展,所以,這些問題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注意並且能夠儘快的下解決的問題。所以,這就有怎麼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當然對於西部地區的這种經濟上的支援,也應該是巨大的,然後才能夠使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走絲綢之路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提出,正是給了這些地區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構想,它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然後促進更多的合作:區域的合作,國內的合作,國際的合作,讓這種區位的優勢能夠在更大範圍發揮出來,使經濟上得到發展,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自然環境得到保護,人才充分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它可以比較快的縮小和東部地區的差距,甚至像有一些有特色的區域,它可能發展的會比東部的一些地區更快一些,所以,我覺得這種機遇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走著一路看,總體上説大家都在積極地應對,但是實際上我們如果細分,還有很多實際工作要做,但我們也看到了,雖然我們剛才舉例説明,生態退化的任務迫在眉睫,但我們也看到了,比如我們昨天在張掖看到的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玉米種子的生産,能夠通過膜下的滴灌、滴肥技術的實施和推廣,取得成功的經驗,並且有自己的專利技術,能夠做到節水、節電、省時、省工、防蟲等一些農業很頭疼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它通過這種技術實施,能夠解決農業生産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問題。昨天看的那個地,一個人澆水施肥可以負責一千畝,這大大提高了農業的勞動生産率,所以,這就有可能為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很好的基礎,同時,它這種節水節電節肥防蟲的生態技術,又是很好的一種保護,因為西部地區總體來説是缺水的,如果用滴灌的這種技術就能夠讓農作物很好的生長,如果靠漫灌費水,農作物又生長不好,實際上這種技術即使在不缺水的地區也是可以適用的,節水對哪個區域來説都是好事。所以,我覺得只要這樣努力,大家都從點滴做起,那麼肯定可以取得比較大的效果。

中國網:謝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