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2014網路名人絲路行

港城微聞絲路行之五:行走于“塞上江南”張掖

發佈時間: 2014-09-19 12:28: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港城微聞 | 責任編輯: 孫磊

 

絲路之行從陜西古都長安出發,大明宮、未央宮已甩在了身後。一路向西,走到了河西走廊的西首,走過敦煌的月牙泉,欣賞過鳴沙山的日落,領略了莫高遺跡的巨大文化魅力。站在陽古關故道,感受了大漠戈壁的蒼茫與“西出陽關”的雄壯情懷。今天,折回了河西走廊中段的“塞上江南”張掖。

張掖雄踞河西走廊中部,地勢低平,形如盆地,南依祁連山,北靠龍首、合黎二山,天賜黑河穿境而過,自古以來就是坐落在濕地之上的一座城市,曾享有“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葦溪連片、遍地古剎”的盛名。良好的生態環境,成就了張掖多姿多彩的美麗風光,養育了勤勞樸實的張掖人民,孕育了“絲路明珠”燦爛的歷史文化,譜寫了“金張掖”的傳世美譽,鑄就了“金張掖”的“金”字招牌。

古人有詩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今天的張掖人,信守著“讓濕地成為濕地,讓草原成為草原”的新生態觀念,寧可資源開發少一些,寧可發展步子慢一些,遵循著自然發展的規律,退耕還濕地、還草原,盡全力維護戈壁荒漠上這片珍貴的綠洲,維護生態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路過臨澤縣的一座小村莊,房前屋後,臨澤小棗挂滿枝頭,紅潤閃亮,一種叫蘋果梨的梨碩果纍纍,每個枝頭上都結滿了金燦燦的梨子,葡萄架上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已進入成熟期,令人垂涎欲滴。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娘見我們圍著果樹長槍短炮的拍,笑盈盈的走過來説:“不礙事,來一個嘗嘗嘛,不礙事不礙事”,瓜前李下,既然主人發話了,也沒了吃水果要洗洗的習慣了。臨澤小棗,入口咬下去,就是一個脆一個甜,那種果甜是真正甜在心裏的。上車之後,回頭一看,純樸熱情的張掖大娘還站在路邊,向我們招手送別,這種張掖人埋在我們這些陌生路人心中的甜,我將永遠記在心間帶回海邊。

來到張掖,獨特的丹崖地貌是必須要看一看的。200多萬年前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在河西走廊這片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紅色砂礫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色彩斑斕,氣勢磅薄。走在觀光路上,路邊灰色的鵝卵石大大小小,這些在河西走廊沉寂了數百萬年的小圓石,是不是當年的大海或大河沖刷出來的呢?不由讓我感嘆這片紅色砂岩經歷的歷史滄桑,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今,這裡成為張掖的一張城市名片,摩肩接踵的遊人紛至遝來,也為這方水土的人民帶來了可持續的旅遊經濟收入。

行走在張掖這片古絲綢之路的綠洲上,行色匆匆,不能一一領略和細細品味它的獨特魅力,但是行走間接觸到的張掖人看到的張掖景,讓我深深的愛上了這裡。有機會,還要到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