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南枕祁連山、西接羅布泊、北依北塞山、東峙三危山,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在這片靠近戈壁沙漠的盆地中,祁連山的雪水2000多年來默默地滋潤著這片神秘的土地。
這座因絲路而生因絲路而起的邊塞小城,歷經了幾千年的風雨滄桑,倔強的挺立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興盛與衰落,見證了漢唐鼎盛的榮華與滄桑,見證了朝代更疊見證著西部各民族的統一與融合,同時,也見證著新時期中國西部的崛起與發展。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作為絲路佛教藝術聖地,不同歷史時期留存的4.5萬平米的壁畫、2400多尊佛像,已然成為今人的寶貴財富。一幅幅斑駁的畫面、一座座神型各異的塑像,其背後訴説的動人故事與文化元素是古絲綢之路歷史的珍貴節選,總有眾多不為我們悉知的故事在代代傳説。“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情感寄託,讓莫高窟成為古絲路上最清晰的文化符號。在這裡,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商貿的流通,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背景文化的融合與傳承,賦予了它充滿神秘的文化基因。
每年紛至遝來尋覓古絲路印記的遊客有400多萬人次之多,讓這座只有20萬人口的邊塞小城成為實至名歸的旅遊城市。月牙泉、鳴沙山,靜靜地佇立在敦煌城邊,歷經千年依然在向世人展示其獨特的戈壁景致;陽古關,守衛著邊塞,今天登臨,依然能吟唱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傷情懷;夜光杯、敦煌酒,相得益彰,推杯換盞間,依然能體悟出古絲路文化的細膩與熱辣。
初到敦煌,小縣城裏有機場,駱駝沿著馬路跑,熙熙攘攘的夜市,熱氣騰騰的特色小吃街,回、維、漢等民族和諧共處,操著不同地方口音和有著不同膚色的國內外遊客......都在提醒我,這是一座飽含個性、充滿活力的西部塞上旅遊勝地。“香水梨放黑賣,驢肉黃面拽門外,漿水麵條解暑快,風乾饃饃掰開曬,三九鎖陽人參賣,酒棗新鮮放不壞,羅布麻茶人人愛,榆錢也是一道菜”,敦煌八大怪,好吃不奇怪,無奈時間匆忙,不能一一品嘗,還是留個念想兒吧。
悲歡聚散一杯酒,西北東南萬里程。明天,即將啟程趕赴絲路之行的下一站,張掖。祁連山下,陽關古道,戈壁蒼茫……短短兩日,敦煌這座因絲路而生因絲路而盛的美麗小城,它的滄桑、它的風韻,只能留在我的鏡頭中,待回入境城再慢慢細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