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發
跨國申遺,中國首次。
“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項目歷時久,難度大,申報項目內容複雜,要求高,涉及面廣,是前所未有的開創性項目。中國和中亞各國為保護絲綢之路遺産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開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如是説。
2006年8月,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在新疆吐魯番召開“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國際協商會議”,簽署了初步行動計劃,標誌著跨國聯合申遺工作正式啟動。
中國境內22處遺産點,擁有大量文物、遺跡、景點等,數量之巨,涵蓋之廣,保護難度之大,為之前所罕見。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推動和指導下,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跨國協商,積極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協調與溝通,增強我國在申遺進程中的話語權。同時,督促、指導河南、陜西、甘肅、新疆四省區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按照申遺工作要求,開展制訂和頒布實施保護管理法規、規劃,設立保護管理機構,實施文物保護、環境整治、展示監測等工作。
8年時間內,涉及該項目的我國四個省區,在沒有可借鑒經驗的情況下,面對苛刻的申遺標準,對22處遺産點,逐點制訂文物保護規劃、管理規劃、環境治理與文物保護措施,以高標準、高要求確保所有遺産點達到申遺要求。
中國的努力和付出,終於換得了合作方的認可,並最終收穫喜悅。世界遺産委員會認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産項目,符合世界遺産的四項標準,申遺成功。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是我國第一個跨國聯合申報的世界遺産項目。至此,中國世界遺産的總數達到47項,居世界第二位。
甘肅表達
甘肅歷史上就是古代中國聯繫西域各國和歐洲的重要通道,絲綢之路貫穿甘肅全境。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甘肅將是此次申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此,甘肅推出了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和玉門關遺址等5處有著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遺産點,參與此次跨國申遺工作。
27年前,敦煌莫高窟和嘉峪關長城作為中國首批進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文化遺産,第一次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大家庭。而今,甘肅又有5處遺産點再次踏風前行,申遺成功,使我省的世界文化遺産數增添至7處,躍居全國世界文化遺産大省前列。這不光是文物部門的幸事,更是全省人民的幸事。
昔日絲路古道上,甘肅境內從東到西,遍佈著星星點點的文物古跡,此次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5處遺産點,似5顆鑲嵌在綿長飄帶上的明珠,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彰顯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是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地。
通過此次絲綢之路申遺,極大地改善了這些遺産點周邊的環境,為百姓營造了賞心悅目的文化生活空間,增強了人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併為促進遺産地旅遊業發展,增進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使文化遺産保護惠及於民、反哺社會發揮積極作用,也必將提升我省保護人類遺産的能力和水準,形成一股保護文物的強大力量,不僅使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而且通過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促進甘肅與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彼此共進。
時下,我省正在全力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一區一帶”建設,賦予絲綢之路更多的現實意義。5個遺産點的申遺成功,無疑給甘肅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絲綢之路,從古至今都寓意著友好、文明,象徵著開放、交流、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甘肅將借5個遺産點申遺成功的東風,以全新的形象迎接未來。(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