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2014網路名人絲路行

深化歐亞合作 促進政策溝通

發佈時間: 2014-09-02 15:03:02 | 來源: 西安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孫磊

2000多年前,駝鈴聲聲中,古絲綢之路東起長安、西至羅馬,成為當時中外貿易和交往的主通道。

2000年後,現代版的絲綢之路再一次上升至國家戰略,不同的是,這是一條通過公路、鐵路、航空、油氣管道、光纖、通信等立體多維的形式連接起來的宏大經濟帶。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變的不止是工具。如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地緣政治形勢複雜,在鐵路軌道寬度都不同的情況下推進經濟合作,就必須尊重現實差異,創新合作理念,解決最現實的問題。“五通”的概念在這一時刻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一個重大歷史課題。而政策互通,無疑是一切的基礎。

《西安宣言》拉開政策互通序幕

西安積極發揮新起點作用互聯互通

向東開放,擁抱大海。向西開放,國家擔當。

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歷史課題下,西安這一絲綢之路新起點的意義再次被世界重新認識。

2013年9月上旬,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四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戰略構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他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向人們描述了古絲綢之路將中國與世界緊緊相連的密切往來。“我的家鄉中國陜西省,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嫋嫋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的親切。”

9月下旬歐亞經濟論壇就在西安舉行,呼應中央構想。

9月26日至28日,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1695名參會嘉賓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展開積極探討。期間,絲路沿線20個城市市長召開圓桌會議,除共同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加強合作協議書》,還共同倡議發佈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

在2013歐亞經濟論壇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建議,要建立常態溝通聯繫機制,搭建城市間相互學習、合作的網路,促進共同發展,將絲綢之路打造成一條富饒之路、文化之路、復興之路。

魏民洲接受採訪時強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們需要把平臺做大,其中包括資訊平臺、文化交流平臺、旅遊交流平臺,更重要的是加強沿線各國合作。“總之,從今天開始,我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構想,就能一步一個腳印從西安推向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此次通過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表明從今天開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是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行動。”

在論壇全體大會上,西安市市長董軍也表示,西安將著力促進多邊合作項目建設,積極引進歐亞各國領事館、能源俱樂部、上合組織大學等項目,加快歐亞經濟論壇産業園區建設。西安將著力搭建溝通協作平臺,為開展廣泛合作營造持續穩健的發展環境。

在參加第二十屆蘭洽會期間,董軍還提出,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體框架下,沿線各重要城市更應加強銜接,協同發展。全面加強與蘭州在內的絲路經濟帶沿線城市的務實合作,努力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

《西安宣言》發佈,西安市在促進政策互通上先行一步,並迅速將絲路經濟帶建設各項工作提上日程——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戰略構想,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座談會、專題會、常委擴大會進行學習;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具體措施,編制了《關於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與土庫曼馬雷市和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市建立友好城市;與蘭州市共同簽署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的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佈局;西安浐灞領事館區建設已步入軌道,將更好地服務外國駐西安領事機構,也將促進區域環境的改善,進一步提升陜西、西安的國際影響力……

西安,搶先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深化歐亞合作,搭建溝通平臺,促進政策溝通,推動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走向新的階段。

沿線國家城市合作平臺和載體:

西安要爭取發言權、參與權和承辦權

西安在推進政策互通中,能做些什麼?

在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中,提出四條舉措。

一是落實好《西安宣言》,力爭每年在西安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市長論壇、市長圓桌會議。積極爭取國務院批准西安歐亞經濟論壇由兩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並同期舉辦絲綢之路博覽會。

二是以西安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為中心,加快西安浐灞領事館區建設,加緊落實哈薩克在西安設立領事館工作,盡力爭取上合組織成員國及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國家在西安設立領事館。推動西安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設立辦事機構,搭建雙方交流對接、合作項目推介、人員往來交流平臺。加強政府和民間交往,構建多元化交流合作機制。

三是加快西安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將浐灞生態區、國際港務區、渭北工業區、西安現代紡織工業園納入西安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力爭建成國家級産業園,爭取更多的國家政策支援和境外經濟技術合作。

四是成立西安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所,就絲綢之路經濟帶若干問題深入專題研究。啟動《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編制工作。抓緊繪製絲綢之路沿線地形地貌暨交通圖,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基礎資料。

在歐亞經濟論壇上發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加強合作協議書》透露,西安市要發起建設經濟帶城市資訊交流平臺,各城市經常提供交換重要資訊資源,形成宣傳和服務各自城市的服務體系。

對此,本報特聘專家、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認為,在針對中亞五國的合作中,西安能夠承擔平臺和載體的功能。

本報特聘專家、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博士研究生導師白永秀更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本內涵至少包含地理區域和合作組織兩方面。前者層面是以古絲綢之路覆蓋區域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後者,絲路經濟帶有一個有協調運作機制、以經濟一體化為目標的政府間合作組織。西安,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要勇挑重擔。這對西安來説,既是一個巨大挑戰,又是一個歷史機遇。

的確,相比簡單依靠駱駝、馬等動物作為運輸工具,以簡單貨物貿易為主要內容的古代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擁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是需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政府機制協調的經濟大走廊和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現非一日之功。目前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構想,只有做好短期和中長期的發展規劃,發揮沿線城市間各自的優勢,加強彼此合作,才能打造出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經濟帶的建設才能從構想變為現實。建設絲綢之路,對內要全國一盤棋,對外要取得鄰國的共識。在國家層面上進行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避免重復定位。

本報特聘專家、西安交通大學經濟金融學院證券研究所所長馮濤教授就此提出,圍繞絲路經濟帶戰略,必須要有一個支撐國家級戰略的支撐點。長三角、珠三角支撐了向南開放戰略,西安就應該努力爭取成為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點。西安應當向中央建議,由中、俄等主要國家建立跨國組織,頂層設計,進行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強的、科學的合作開發總體規劃設計,沿線各城市在此規劃的基礎上,做好規劃對接工作。

絲路沿線各城市也紛紛就搭建平臺、溝通協調方面提出建議。天水市副市長郭奇若建議,推動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市長聯席會議,推選産生常任理事城市,設立會議秘書處,制定會議章程,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合作交流與發展的有關事宜落實具體事宜。蘭州市副市長牛向東建議,應儘快建立西北省區政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聯席會議,共同研究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聯手向西開放的重大事項。

眾多專家建議,新機遇來臨面前,西安“既要抓早,又要抓緊”。比如,組織專門班子,深入絲路沿線及周邊國家,確立相應的交往思路,對接發展規劃。組建專門機構,加強同中央有關部委的溝通,盡可能地提高陜西和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併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發言權、參與權和承辦權。

白永秀認為,在國內層面,西安應該在兩個層面搭建溝通平臺,推動政策互通。一是以西安為中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佈局大城市及其城市群,如關天城市群,形成對當地經濟的快速滲透輻射及帶動作用。二是設立“西安-蘭州-烏魯木齊”三點一線産業帶,作為推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載體,帶動相關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