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安韜 陳思俠
酒泉的存續、發展有賴於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綿延穿行也離不開酒泉綠洲的支撐。如果酒泉區域生態得不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巴丹吉林、庫木塔格兩大沙漠演變成合攏之勢,將導致綠洲全面沙化、通達東西的通道中斷,直接危及西北地區的生態安全,嚴重制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強酒泉區域生態保護與治理,是維護酒泉及周邊地區生態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基礎。
新世紀以來,酒泉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確立了“生態立市”發展戰略,把生態保護和林業建設放到經濟建設的重要位置,按照“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拒風沙,綠洲內大力開展人工造林,綠洲週邊大範圍封灘育林育草”的工作思路,保護與發展結合,生態體系建設與産業基地培育同步,實施了綠色通道建設、防沙治沙、退耕還林還草等林業重點工程,全市森林總面積達到86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由“九五”末的1.37%增加到了“十一五”末的3%以上。“十二五”期間,酒泉將按照建設國際明星城、戈壁明珠城、省級園林城的戰略部署,完成人工造林50萬畝,封灘育林育草200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600萬株,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以上,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水土,自古以來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北臨巴丹吉林、庫木塔格兩大沙漠,從東到西綿延3000多公里的風沙線,戈壁荒漠化面積達1.9億畝,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6.8%。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顯示,酒泉市有水土流失面積11.5萬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60%,是全省乃至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特別是近20年來西氣東輸、西油東送、高速公路、蘭新復線、國道312線改造、光纖通信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使酒泉成為開發的熱土。然而,快速發展引發的水土保持工作跟不上、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也日益凸現,自然地貌遭到破壞、水土資源不能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加劇,水土流失危害加重。
為保障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酒泉市人大常委會做出了禁止無序開荒、禁止無序移民、禁止無序打井的“三禁”決定,先後制定出臺了《酒泉市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意見》、《酒泉市生態保護工作綱要》、《酒泉市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等,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制度政策體系,從制度層面上使酒泉市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得到了保證。酒泉市共劃定預防保護區47462平方公里,重點監督區50827平方公里,重點治理區4174平方公里。
疏勒河上游沒有天然森林,又缺少草木的防護、滋養,一年之中有6個月地表裸露。長期的水土流失,致使疏勒河沿岸的10多個村民小組陸續減少耕地1000多畝,而綠洲邊緣的大片流沙在強風的作用下,如脫韁之馬,形成沙暴,沙借風力,風助沙威,掩埋了大面積的農田和植被。
而下游的敦煌已經多年喊渴!在《敦煌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實施中,敦煌市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有封禁圍欄3.52公里、撫育管護10.89萬畝、營造水保林1.42萬畝,以此增加植被覆蓋度,涵養水源,改善生態與環境。《敦煌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同樣關注著玉門市疏勒河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規劃》確立將封育保護面積5萬畝,防護林帶建設和林帶灌溉設施配套各1萬畝,並將修建各類渠道,通過工程的實施,建立疏勒河上游完整的生態保護體系。
敦煌,與消失的樓蘭古國,處於同一條絲綢之路古文化路線上。同處於這一條線上的羅布泊、布魯湖等巨型湖泊,也是在近百十年間才消失的。那麼,“華戎交匯一大會所”的絲路重鎮敦煌,“人類的敦煌”會不會消失呢?傳承和發展華夏文明,敦煌作為中華歷史文化的一個源頭,尤其是莫高窟的所在地,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敦煌莫高窟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産,因此對敦煌的保護也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標。
敦煌綠洲,或者説敦煌市,正在被沙漠三面合圍。庫姆塔格沙漠,從西面逼近,由於西湖的阻隔,沙舌由南而東,從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多壩溝北部,斷斷續續延伸到了敦煌的鳴沙山。敦煌綠洲的東面,是和瓜州交界的黑沙窩,沙丘一部分來自庫姆塔格的風沙,一部分是因為極度乾旱,就地而起。敦煌綠洲南部,沙漠線已達100多公里,基本上貫通了全境。西部,沙漠線南北長達50公里;東部,沙漠線南北長5公里。在敦煌這條線上,樓蘭和羅布泊相繼消失,如果綠洲攔不住風沙,敦煌消失就意味著河西走廊失去了屏障。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事實是:敦煌綠洲生態水源被截、濕地嚴重退化、人口劇增後地下水抽取嚴重、庫姆塔格沙漠肆意擴張…… 通過一些資料、地形圖,以及一些衛星遙感影像分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敦煌西湖濕地總面積有15萬公頃左右。到2000年,通過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查,濕地面積已經萎縮到11.32萬公頃。而今天,在過去了短短七、八年時間後,西湖濕地面積竟然又從11.35萬公頃退縮到9.8萬公頃。按照這個速度,再有半個世紀西湖濕地就將消失,敦煌將完全陷入沙漠中。唯有通過引哈濟黨工程建設,通過西湖濕地的補水,使西湖濕地的面積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11萬公頃左右,就可以基本上維持敦煌西湖的生態穩定,也可以維持敦煌農區的生態穩定,使它不再持續惡化,這成了保護區最大的目標。
目前,國務院已經批准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國家拿出近50億元資金拯救敦煌綠洲,成了酒泉的民生大事、喜事、幸事。這項實際工程的實施,能夠把水資源合理地利用好,也就能把敦煌綠洲建設得更加美麗。(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