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2014網路名人絲路行

青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被定位為"綠色通道"

發佈時間: 2014-08-29 09:32:18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馬玉宏 劉亮 | 責任編輯: 孫婉露

遠山含黛,連綿起伏;近水澄清,波瀾不驚。沙鷗翔集,湟魚游泳;草綠花紅,雲淡風輕。7月的青海湖,如一幅壯美的畫卷,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鋪展開來,嚮慕名而來的國內外遊客展示著多彩的青海。

青海湖是青海省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是古絲綢之路青海南道上的一顆明珠。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受阻于河西走廊的使者和商隊,就是從古長安出發向南轉向,取道青海湖開闢出絲綢之路南線。這條線自甘肅蘭州起經西寧、湟源、茶卡、格爾木到甘肅敦煌至中亞,又被稱為古羌中道。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最新面積為4372.94平方公里。青海湖流域包括40多條河流,土地總面積接近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環保區域。與此同時,青海湖流域集中了青海省80%的人口,産生佔全省50%的GDP,生態環保任務艱巨。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青海省作為資源大省,正在建設“全國生態保護先行區”,將自身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角色定位為“綠色通道、戰略基地、重要節點”。

近年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2004年至2013年,青海湖水體面積持續擴大,扭轉了原來持續縮小的態勢。

青海湖流域的生態治理涉及農牧、環保、林業、水利、氣象和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多個部門,為了便於工作協調,青海成立了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由省政府副秘書長兼任局長。2007年起,青海省啟動了為期10年的《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退牧還草、環境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3個方面。

退牧還草方面,2007年以來流域內完成禁牧任務275萬畝,休牧任務75萬畝,並封育濕地37萬畝。青海省林業局副處長蔡平説,實施濕地封育涉及的退牧牧民除了按國家規定得到補償外,還有許多被聘為管護員,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鞏固了封育成果。

農牧廳草原處處長王孝發介紹,環境治理主要包括毒草清除和鼠害防治。王孝發説,防治鼠害主要是防殺鼠兔。在防治鼠兔的過程中,牧民們意識到鼠兔是草原生物鏈上的一環,其氾濫成災是天敵狐狸、鷹等動物的減少造成的,而很多狐狸和鷹是由於吃了被毒殺的鼠兔致死。因此,牧民們並不是對鼠兔殺盡滅絕,而是將每公頃150隻作為“有鼠無害”的標準,超過則使用生物毒素進行毒殺,防止其他動物二次中毒。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還鼓勵牧民架設鷹巢,引鷹治鼠。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星智説,局裏保護湖區內的野生動物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普世原羚在翻越草場柵欄時容易剮傷甚至致死,管理局為此逐戶走訪牧民,耐心勸説牧民將柵欄的高度從1.2米降至1米。對生活在青海湖裏的唯一魚類——湟魚,青海省2003年啟動了為期10年的封湖育魚,期滿後至今沒有解禁。

青海湖流域治理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這顆高原明珠未來將更加璀璨奪目。(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