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即是絲綢之路核心地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構想提出後,新疆依託通道經濟從概念到實踐的全面升級,對産業結構和佈局作出了優化調整,主要包括推動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從戰略高度發展紡織服裝業等“民生産業”,以及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等。
在著眼于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同時,新疆應平衡協調好經濟發展速度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規劃建設好高水準物流集散平臺,做好鐵路、公路運輸資源整合工作,進一步改革開放機制,創新金融服務,加大對核心區建設的支援力度。
1 四大優勢明顯
新疆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戰略屏障,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具有區位、資源、人文、科技四大優勢
從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空間格局看,其在我國境內主要有北、中、南3條大通道,分別從東部經濟最發達的3個經濟圈出發,依託國內現有交通幹線,自東向西貫穿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經新疆通向中西亞、南亞和俄羅斯等。
其中,北通道起于環渤海經濟圈,自京津冀經山西、內蒙古,進入新疆伊吾縣,再經準噶爾盆地北緣的北屯市、吉木乃縣西出哈薩克至俄羅斯等國;中通道起于長三角經濟圈,自上海沿第二座亞歐大陸橋橫穿我國中原、西北諸省區,由新疆哈密,經烏魯木齊市、精河縣,分別從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出境直通中西亞至歐洲;南通道起于珠三角經濟圈,自廣東經湖南、重慶、四川、青海,由新疆若羌縣,再經和田、喀什,南下印度洋沿岸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
新疆是這3條大通道的交匯之地,又處於亞太與歐洲兩大經濟圈之間的重要節點和樞紐。而且,新疆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戰略屏障,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重要的能源基地、運輸通道。因此,在共建絲路經濟帶上,新疆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周邊毗鄰8個國家,擁有17個國家一類陸路開放口岸和2個航空口岸,是連接中國內陸和亞歐的最便捷區域。截至2013年底,新疆公路里程已超17萬公里,鐵路營運里程已達4915公里,並已初步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鐵路為主骨架,公路為骨幹,民航和油氣管道相配合,東連甘肅、青海,通往內陸,南接西藏,西出中西亞,北通蒙古國、俄羅斯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隨著絲路經濟帶建設及未來中巴鐵路、中吉烏鐵路的建成,新疆作為“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通道和樞紐作用將更加突出。
二是資源優勢。新疆不僅是國際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也是我國未來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在未來國際能源資源戰略格局中,依託國際能源資源通道,有序開發新疆能源資源將成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新疆有著較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鐵、銅、鎳、金、稀有金屬等礦産蘊藏豐富,而且新疆風光熱資源充足,新能源開發也潛力巨大。加上資源加工與轉換能力不斷增強,為能源資源區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人文優勢。新疆是古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的中心,經過長期的相融共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區內眾多少數民族都是跨界而居,與中亞、西亞地區血緣相親、語言相通、風俗相近,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文化認同廣泛,有利於新疆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開放。
四是科技優勢。近年來,新疆科技進步速度明顯加快,創新體系日趨完善。2013年,新疆專利授權量增長47.1%,發明專利和企業專利分別增長21.5%和55%。特別是科技創新“走出去”正在成為深化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強勁動力。例如,全國共有54家單位加入由烏魯木齊高新區發起和成立的“中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中亞市場戰略聯盟”,利用新疆特有的口岸優勢,發揮高新區整體競爭優勢,推進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資金、技術、産品向中亞市場轉移和輸出。同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科技“走出去”步伐穩健有力,加強與中西亞國家農業合作項目建設進程卓有成效、潛力巨大。
2 依靠通道建設調優産業
通道建設是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基礎保障,産業調優是重要支撐
在國家扶持和對口援助省份、企業的大力支援下,新疆近年來建成了一大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項目,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2013年,新疆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4.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0.2%。
2013年9月,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後,新疆確定了自己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戰略定位,即建成“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成為絲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五中心”是指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三基地”是指國家大型油氣生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風電基地,“一通道”是指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採訪組在調研中了解到,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中,新疆主要抓住以下兩個重點:
首先,通道建設是新疆建設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基礎保障。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質是通道經濟帶。為此,新疆正在進一步完善以中通道為主軸、北通道和南通道為兩翼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北通道方面是積極推動準東—富蘊—北屯—吉木乃口岸、富蘊—青河—塔克什肯口岸、克拉瑪依—塔城—巴克圖口岸鐵路建設項目;南通道方面是積極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通道方面,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即將建成投運,烏魯木齊新客站項目建設已突破“瓶頸”、進入全面建設施工關鍵階段。加上額濟納至哈密、將軍廟至哈密、庫爾勒至格爾木3條鐵路已陸續開工建設,新疆南、北鐵路通道也將打通。
鐵路並非“通道”的全部,還包括天然氣和電力等能源通道。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工程逐段建成投産,特高壓直流外送輸電線路項目建設構成“疆電東送”網路等,也確保了我國天然氣、電力供應“動脈”的暢通。
其次,産業調優是新疆建設絲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支撐。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構想提出後,依託通道經濟從概念到實踐的全面升級,新疆相應地對産業結構和佈局作出了優化調整,主要包括推動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從戰略高度發展紡織服裝業等“民生産業”,以及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等3方面舉措。
在具有傳統優勢的能源産業方面,新疆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就地轉化,力促把效益與就業“留”在當地。
這包括有序開發煤炭資源,大力發展風光電清潔能源,加強電站電網建設,由“賣煤”轉為“送電”,以及積極引進高水準煤化工項目,風機、光伏組件等能源裝備製造項目等,不僅延長了産業鏈條、提升了能源附加值,而且有效改善了新疆工業經濟能源“獨大”的局面。例如,新疆從今年起已確立吐哈、準噶爾、伊犁、庫拜四大煤炭開發功能區:吐哈區以疆煤外運和疆電外送為主,準噶爾區和伊犁區則以發展煤電、煤化工示範項目為主,其他礦區限制開發規模,以滿足當地發電、城市供熱、工業生産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等。
在繼續加強“民生工業”建設方面,新疆堅持“圍繞民生抓發展”原則,作出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産業帶動就業的新佈局。
紡織服裝業是極其重要的民生産業,涉及面廣,産業鏈長,勞動密集型特徵十分突出。尤其在南疆地區,紡織服裝業是使勞動力就近就業的主要産業之一。為此,新疆研究部署了專門的産業發展規劃,一次性規劃、分段實施。産業佈局包括在南疆的阿克蘇和庫爾勒、北疆的石河子建設3個綜合性基地,並佈局印染企業、集中建設高標準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在南疆四地州就近發展服裝、家紡産品加工業;依託喀什、霍爾果斯口岸建設紡織服裝出口加工區等。發展原則包括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有效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堅持全産業鏈高起點高水準發展、嚴禁承接落後技術設備、嚴格保護環境,以及堅持拓展中西亞和歐洲市場等。最終計劃到2023年實現總産值2125億元、全産業鏈就業容量達到100萬人的目標。
這個産業前景和就業目標已得到中央高度重視和支援。今年中央財政已批准撥付100億元、新疆配套60億至100億元設立紡織服裝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從中央到自治區還出臺了稅收返還、獎勵補貼、電價優惠等多項扶持政策。目前,行業龍頭山東如意集團已計劃投資60億元在喀什建立綜合紡織品加工園,並將以此為基地開拓中西亞市場。來自浙江的佳利投資集團已在阿克蘇新和縣投建健鷹紡織,擁有兩家軋花廠和8萬錠全自動生産線,為3000多名維吾爾族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
在拓展新興産業方面,新疆積極發展現代物流、國際商貿、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等現代服務業,優化三次産業結構。
依託區位優勢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新疆2013年實現貨物週轉量960.66億噸公里,增長4.3%,其中公路貨物週轉量增長13.3%。今年以來,新疆又把有序開行向西的國際貨運班列作為建設核心區的迫切而現實的舉措,成為繼渝新歐、鄭新歐等國際貨運班列之後,我國通往中西亞乃至歐洲的便捷“出海口”。
目前,新疆—中亞(至哈薩克阿拉木圖)班列已穩定開行,為每週1列的“五定班列”。新疆—西亞(至土耳其梅爾辛)班列已於今年7月進行了北線測試,8月進行了南線測試,成功後將組織穩定開行。新疆-歐洲班列正在制定開行實施方案,初步計劃開行兩條線路,分別至俄羅斯莫斯科和德國漢堡。今年下半年,新疆西行國際貨運班列預計達到每週開行3列以上規模,全社會物流增加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將成為我國至中西亞、歐洲鐵路班列的重要始發站和轉机集結中心。
據此次調研了解,除了已有的國際性商貿中心烏魯木齊外,目前哈密、精河、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交通樞紐節點城市,都提出了抓住絲路經濟帶大通道建設機遇,發展以現代物流為先導的現代服務業的思路與具體措施。新疆還將在烏魯木齊、喀什、庫爾勒、伊寧等地建設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發展適應國際採購、國際轉机、國際配送要求的國際物流業。
此外,多元化金融服務創新也為新疆更好地向西開放提供支撐。據介紹,截至2013年,新疆已與4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辦理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913.3億元,並在霍爾果斯設立了全國首個“境內關外”離岸人民幣金融業務試點區,成為我國金融業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沿邊開發開放的重要示範區。未來,新疆還將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相關政策,探索設立絲路經濟帶産業投資基金,積極研究設立國家能源交易所、新疆煤炭交易所等,建設立足新疆、輻射中西亞、歐洲地區的能源資源交易平臺。
3 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新疆應平衡協調好經濟發展速度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規劃建設好高水準物流集散平臺,創新金融服務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還面臨哪些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應當如何破解這些制約?
首先,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這既是做好當前新疆工作的總目標,更是建設絲路經濟帶核心區最關鍵、最基礎的任務。如何進一步把增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以及反恐維穩工作做實做細,辦好民生實事,是當前新疆工作的難點,更是重點。
中央已明確要求,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鍵在黨,根本靠堅強的幹部隊伍、嚴密的基層組織體系、管用的群眾工作機制。近年來,新疆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和政權建設,切實改進幹部作風,堅持用真心真情、深入細緻的工作,包括到今年5月已舉行了第32次的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從2000年開始連續開展了5個年頭的“民生建設年”活動,從今年3月啟動了為期3年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等等,贏得了各族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新疆還應繼續紮實辦好義務教育、大力推進雙語教育和職業教育,幫助新疆各族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有序擴大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到內地接受教育、就業、居住的規模,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其次,新疆雖然環境優美、物産豐富,但水資源缺乏,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抗干擾能力較差,如何使資源開發更多地惠及當地,如何更好地平衡協調好經濟發展速度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考驗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定力和智慧。
新疆不僅是國家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也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重點。今年4月份以來,新疆部分地區特別是伊犁河谷持續乾旱少雨,已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採訪組此行感受到當地氣溫持續較高、日曬強烈,並在博州艾比湖、賽裏木湖保護區、伊犁州那拉提草原,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一些農場,看到乾旱缺水造成的湖底裸露、草木不盛等景象,深感加強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因此,新疆的發展,必須堅守生態底線,堅持合理配置、集約節約利用水土資源;堅持發展節水農業、開展清潔生産,既要改變原有資源型産業比較粗放的發展模式,也要嚴格把好承接東中部産業轉移和新上工業項目的“環評關”;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築牢我國西北生態屏障。
第三,新疆作為我國中歐貨運班列向西的唯一通道和出口,在中央和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部署下,規劃建設好高水準物流集散平臺,做好鐵路、公路運輸資源整合工作,還大有文章可做。
採訪組從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博州阿拉山口了解到,渝新歐、蓉新歐、鄭新歐以及新疆自己開行的班列等中歐貨運班列向西均從阿拉山口出境,無論進出口貨源組織得如何,都是各自開行。如果加強統籌協調,從整體上對班列貨物進行統一科學編組,將大大提高國家有限的進出口運輸通道資源的集約利用效率,從總體上節約成本。由此,新疆從精河縣向西北到阿拉山口、向西南到霍爾果斯的出口“三角地帶”大有可為,加強物流倉儲和編組、通關能力建設任重道遠。
第四,在加強對外開放與區域合作上,新疆還應進一步改革開放機制,創新金融服務,加大對核心區建設的支援力度。
具體來説,新疆應在對外開放機制和政策上再突破,加強金融對科技型、外向型中小企業支援力度,進一步向改革創新要紅利。包括繼續努力簡化便利過境通關手續,加大與周邊國家的投融資合作,推動在新疆建立中國—中亞自由貿易機制,以及推動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設立像“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之類的國際金融合作組織,解決區域合作資金短缺問題等。(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