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鄭新立:三條建議科學環保 中日韓三國共同發展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14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講演  中國網 寇萊昂攝影

2013年12月13-15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日本日中産學官交流機構、南韓貿易協會共同主辦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民間高層論壇——東亞大氣污染治理與環保産業國際合作峰會在河北舉辦。本次峰會以“開放、合作與綠色亞洲”為主題,就中日韓三國在聯防治理大氣污染、合作開發環保産業、發展綠色經濟,共同推動東亞可持續發展等共同關心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深入探討。“開幕禮暨主旨演講——開放、合作與綠色亞洲”于14日15時30分至16時30分進行,中國網現場直播

開幕禮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進行講演,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大力宣傳了“誰污染誰付費、推行第三方治理”的新理念,同時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特別是就如何加強中日韓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講演文字實錄:

鄭新立:尊敬的日本産學官交流機構特別顧問福川伸次先生、尊敬的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先生,尊敬的南韓貿易協會副會長安玹鎬先生,尊敬的南韓駐華大使鄭永祿先生,尊敬的河北省工業聯合會會長郭世昌先生,尊敬的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先生,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今年以來,在華北、華東地區連續出現的大面積霧霾天氣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憂慮,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由於大氣的污染,在我們首都北京肺癌的死亡率已經上升為第一位,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上漲。這樣的嚴酷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的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它要以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那麼我們的發展就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建設生態文明體制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對如何建立生態文明體製作出了具體的部署。現在我們貫徹三中全會的《決定》,進行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我認為首先要破除三個落後、糊塗的理念。

    鄭新立:第一,要破除強調環境保護,必然犧牲發展的觀念。環境保護和發展是可以統一的、協調的,而且環境的優美為人類創造一個適於居住的良好的環境,本身就是我們發展的目的和內容之一。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提供清潔的空氣這個共用性的公共産品的市場價值補償機制,那麼環境保護就可以成為吸引社會投資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就能夠打造一個龐大的環保産業,通過環保産業的發展來換取清潔的空氣、乾淨的水。所以,我們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

    第二,要破除糊塗、陳舊的觀念,就是認為煤電的成本高於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現在煤電的成本看起來只有4毛多錢一度電,風電、太陽能電8毛、1塊一度電,但我們把環境成本、人的健康成本、我們的醫療成本、人們壽命縮短的成本也全部算進去,那麼煤電的成本可以説已經借鑒或者是相同於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我們再也不能用過去陳舊的觀念“煤電便宜,所以要重點搞煤電”,不要用這個觀點指導我們的經濟工作了。一定要把環境成本、健康成本打入煤電的成本,這樣才能夠使污染治理、環境治理的投入産出形成良性迴圈。

    第三,要破除陳舊、糊塗的觀念,就是認為環境治理可以慢慢來的觀念。認為英國治理當年的霧霾用了50年時間,我們著什麼急呢?英國當年治理霧霾還沒有治理的技術,我們有後發優勢,現在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脫硫、脫硝、除塵的技術都是現成,而且絕大部分這些設備的國內都可以製造,因此我們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找到一個好的機制,我認為在三五年之內,治理霧霾可以取得明顯的成效。我們共産黨就最講認真,如果我們認真起來了,這件事就很容易能夠解決。我們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能夠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環保産業的市場機制,要建立誰污染、誰付費的制度,推行第三方治理。這就跟過去我們實行的制度有了重大的區別,過去我們一直是説誰污染、誰治理,這次改為誰污染、誰付費,過去的“誰污染、誰治理”喊了幾十年,結果是污染的企業賺錢,誰要是治理了誰就吃虧,沒有形成一個好的機制,這次我們找到了一個制衡機制,你排放了污染,對不起,拿錢來,政府通過招標選擇那些有資質、有能力的企業進行治理,有第三方治理,政府頒布強制性的標準,並且嚴格地監督執行,這樣政府、排放企業和治理企業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運作機制,來確保環境污染治理,認認真真地進行。

    鄭新立:中日韓三國,可以説共用一片藍天,共用一片水域,在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止的方面,我們擁有共同的利益,我們面臨著共同的任務。日本、南韓經濟發展比中國要發達,他們走過的路子可能就是我們治理污染的好的經驗、學習的榜樣,他們的先進技術需要我們來學習。

    中日韓三國在治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方面開展合作,開展交流,領域非常廣闊,企業的積極性也很高,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根據我的經驗,我們80年代曾經引進日本的煤電脫硫設備,曾經佔我們發電成本的30%,當時我們覺得成本難以承受,所以就很難推開。後來把這個技術消化了,自己能夠製造了,現在我們煤電的成本、脫硫的成本佔煤電的成本佔到5%以下,現在我們財政一度電補貼1分5厘錢,就可以支付煤電的脫硫成本。這説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這説明我們日本、南韓的企業如果能夠帶著自己的技術到中國來投資,到我們香河環保産業基地來投資,利用中國的勞動力、中國的原材料、中國的市場,就可以擴大生産規模、降低生産成本。不僅可以為中國治理大氣污染提供幫助,而且還能夠培育出自己的競爭力,更多的佔領國外其他國家的市場。就像三星集團,三星集團是比較早進入中國的一個企業,去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在中國的手機市場上佔了20%幾,三星進入中國,利用中國的勞動力資源、中國的人才資源和中國的市場資源擴大生産規模、降低生産成本,進而成為全球IT行業第一名企業。

    日本、南韓的環保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我給你們提一條建議,儘快到中國來,到香河産業基地來投資,我們中日韓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謝謝!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