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丹寨 最後的鳥圖騰部落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2-21 內容來源: 搜狐旅遊
在丹寨世居的苗族以鳥為圖騰
丹寨地處貴州省東南,這裡林木幽深,溪水潺潺,青山綠水的滋潤、多民族文化的浸染,使丹寨擁有了許多濃郁獨特的風土人情。在丹寨世居的苗族以鳥為圖騰,稱為“嘎鬧”,大多數苗民崇拜錦雞。丹寨也因此也以錦雞文化最為璀璨奪目,至今還保留著穿“百鳥衣”、跳“錦雞舞”的習俗。
苗族錦雞舞
苗族錦雞舞(下稱錦雞舞)發源於貴州省丹寨縣排調鎮境內,主要流傳于苗族“嘎鬧”支系中的麻鳥型短裙的苗族地區。這支苗族係遠古鳥圖騰部落的後裔,錦雞舞是遠古圖騰潛移默化的演化物,只是將鳥和鳳變得更具體、完善而美麗。錦雞舞屬蘆笙樂舞,蘆笙與舞蹈互為載體,在蘆笙舞蹈中,刻意模倣錦雞求偶中的步態、神態跳舞。
在苗族的盛大節日:“吃新節”“祭祖”“苗年”都要跳錦雞舞。村寨裏的女性從小就學會跳錦雞舞。各村寨的錦雞舞雖各有特色,但基本上保持了錦雞舞的原貌。錦雞舞最初的功能與祭祖有關,在12年一祭的祭鼓活動全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錦雞舞的曲目有著嚴格的定制,傳遞了苗族遠古的資訊。錦雞舞在現實生活中為青年男女的愛情起著橋梁作用,在“吃新節”等大型民族活動中和“跳月”等活動中,讓青年男女跳舞交心,以樂示愛。苗族錦雞舞的表演內容有祭祖和文化娛樂兩大內容。在祭祖活動中,要制木鼓,把祖先的神靈請到鼓裏,然後用蘆笙及蘆笙舞(錦雞舞)喚醒他們,即“喚鼓”或“醒鼓”,之後每一個祭祀環節,都要吹演蘆笙舞,直到把祖靈請到原地安息,節日娛樂是錦雞舞表演的最大內容,婚慶、迎客的禮儀等均可見錦雞舞的真顏。
錦雞舞的表演形式常見的是集體舞
錦雞舞的表演形式常見的是集體舞,而且場面宏大,男吹蘆笙在前,女性隨後,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少則七八人,多的不限,並圍成兩三圈不等。近年來也有雙人或四人舞在民間出現。演奏的都是錦雞蘆笙曲,內容也為模擬錦雞鬥架或討花帶。錦雞舞的角色分蘆笙演奏者和錦雞扮演者,一般男性吹蘆笙演奏,女性為錦雞舞伴。蘆笙與舞蹈互為載體,是苗族舞蹈不可或缺的工具,錦雞舞的伴奏樂器——蘆笙,苗語稱:“更拉”,又稱“四滴水”。表演錦雞舞時,男性吹蘆笙作前導,女性隨後起舞,排成一字形,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下肢動作多,上肢動作少,左右手垂直于短裙邊放鬆,隨舞姿自然擺動,腳步尾尾律動,迴環復沓、優雅流暢,含情脈脈,細膩娓婉,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錦雞舞在無數的傳承創造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曲調有近百種,而舞步更加獨特。步、上肢、腰、手、膝等,都有自己的一招一式。它完全與其他蘆笙舞有不同的風格。
錦雞苗族服飾(女裝)
錦雞苗族服飾(女裝),絢麗多彩,千姿百態,保留著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她們的銀飾、繡裙、花帶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麗的錦雞為審美參照,高綰發髻,形如粽子,光滑圓潤,高昂秀麗。裙長10~22釐米,所挂的彩帶達20多條,前圍帕短,繡上艷麗花色,後圍帕素而長,繫上十數條寬花帶,垂至腳跟。盛裝時,頭戴銀髮簪,髮鬢插錦雞飛舞造型的銀飾及銀梳、銀雀花等,上身穿3~5件短領對襟件短衣,最外一件有銀扣裝飾,戴銀項圈、銀耳環、銀手鐲,銀戒指等,猶如一隻美麗的錦雞,靚麗迷人。
責任編輯: 吳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