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評論

王鋒:非常優秀的家庭倫理劇代表作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3-27

分享給站外好友

視頻地址:

把視頻貼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html代碼: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王鋒
 
  

  王鋒:聽了各位專家的發言我也很有感觸。我認為《兒女情更長》這部電視劇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而且是電視劇類型化創作中家庭倫理劇的一個優秀作品。感謝在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下,上影集團給全國電視觀眾奉獻了一個好作品;感謝優秀的主創團隊包括編劇、導演和表演群體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優秀作品;也感謝中央電視臺在承載很重電視宣傳任務的一套黃金時間段,選擇播出觀眾喜愛的家庭倫理劇。現實題材的家庭倫理劇雖然一般題材不夠重大,但也屬於主旋律創作。而人們又普遍擔心,播出主旋律作品的收視率和所佔市場份額會不盡如人意,但我看好《兒女情更長》的播出,我對中央臺一黃播出該劇後收視點的提升充滿信心。

  15年前中央電視臺播出電視劇《兒女情長》曾引起社會轟動,就是因為那部劇突出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電視劇的內容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主創把普通家庭的平民生活真實地搬上了螢幕,引起電視觀眾的情感共鳴。現在《兒女情更長》這部劇又延續了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立場和藝術特色,我相信還是會在全國電視觀眾心目中引起巨大的情感共鳴。

  我想談自己的兩點藝術感受。第一點就是這部電視劇的現實主義創作立場和現實主義藝術特色。在我看來,有現實主義的創作立場,才會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把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題材,搬上我們的熒幕,才能接近和溝通電視觀眾的心靈。這方面各位專家説了很多,我就不再重復了。

  我的第二點藝術感受是,《兒女情更長》這部劇一個很大的藝術特色,就是對民族文化血脈的解讀、演繹、傳承和頌揚。民族文化血脈是什麼?有的專家談到,這部戲頌揚的是我們常常談及的藝術美學最本質的東西“真、善、美”。我們的確看到,這部戲中頌揚了通過普通人生活面貌和人際關係展示的真情、善心、美德。這無疑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東西。這是藝術的本質,也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本質化的解讀。對我們民族文化血脈的解讀,對真善美的展示,這部劇寄託在兩個情感載體上:一個是對愛的期盼和追求;一個是對幸福、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15年前電視劇《兒女情長》之所以能夠引起社會轟動,在於情長二字,在於那部戲對情的解讀和對情長的解讀。所有的情感描寫和故事演繹,都可歸結到展示人們對愛的期盼和追求、對幸福的期盼和追求。人們通過劇中反映的內容,不僅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情感的影子。這是電視劇能夠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關鍵。現在這部劇原來的名稱叫《新兒女情長》,容易被誤解為是原來那部劇新拍的翻版,是一個新的演繹,但顯然現在的名稱《兒女情更長》要比《新兒女情長》好得多,與原來的《兒女情長》不僅劇中人物和故事在內容上延續,而且進一步描寫和演繹“情”和“情長”,尤其還用一個“更”字來強調和延伸對“情”和“情長”的解讀。這部劇現在用“情更長”可以更深意地解讀我們的文化血脈。民族文化的魂,民族文化血脈的延續,就是愛的接力棒,是一代代中國人對愛的期盼和追求,對幸福、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這個魂和血脈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有專家評點這部戲,説劇情內容表現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我感到更表現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就是我認為這部戲對民族文化血脈解讀和表現一代代中國人對愛、對幸福期盼和追求的原因。相信大家對此也一定會感觸更深。劇中描寫“情長”,對人生的三個重要情感親情、愛情、友情都有表現,尤其突出演繹親情,突出我們民族精神的傳承,文化血脈的傳承,這一點最容易引起觀眾的感情共鳴。愛情故事本質無疑是對愛的期盼和追求,而親情、友情的本質實際也是對愛的期盼和追求。在這三情之上,電視劇要表達的,又恰是所有中國人對幸福的期盼和追求。通過三情的表現,寄託了億萬普通平民百姓的幸福生活理想,而這就是我們黨現在執政理念中為民生、為百姓孜孜以求的目的,就是讓億萬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通過家庭三種情感的描寫,通過關於對幸福期望和追求的描寫,來體現另外一個我們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的理念: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以家庭和諧為基礎實現社會和諧,這就暗合了我們黨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現實主義的家庭倫理劇也因此有了積極的思想內涵。我非常欣賞這部戲,雖然很瑣碎,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它表現的是我們中國人的精氣神。我相信這部電視劇能火、能夠熱播,而且會成為一個電視觀眾熱議和有長久生命力的藝術創作話題。

  此外,我對這部劇感到有兩點小的缺憾,不完全是創作上的不足,我認為是還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有專家從演員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説到劇情的時間跨度表現的不夠明確,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所以我認為這部戲的第一個缺憾就是,作為突出描寫情感經歷的家庭劇,在時間和空間的時代印記上還可以表現得更清晰一些。比如,劇情描寫的時間段和時間跨度不明顯,而且就在劇中目前期望表現的這一時間段裏,我們整個國家包括故事發生地上海在內都有很多大事發生,這些大事的發生在全國人的記憶中都是很突出的事,包括上海人引以為傲的浦東發展、世博會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作為時間和空間的時代印記,卻都沒有在這個戲裏作為社會背景稍加展示。劇尾主要人物童建菊跟高士達出去旅遊,要走出疾病陰影和走出去看世界的精彩。其實上海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歷史變遷,現在周邊的生活就很精彩,劇中臺詞多一兩句説,不僅看世界的精彩,也是為了在我們這個精彩變化的上海更好地生活。這裡不一定要硬貼上世博會這樣的標簽,但有清晰的時間和空間的時代印記肯定是錦上添花的。

  第二點小缺憾是,普通人應有的家國情懷。描寫家長裏短這種現實主義的題材表現,無疑是建立在平民情懷基礎上的,但在平民情懷之上是否應該有點家國情懷?尤其是對劇中主人公的描寫,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平民情懷之上,還能有一點家國情懷,這不僅使劇中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會讓作品的思想內涵有所提升。比如,把從家的和諧到社會和諧的理念貫穿在劇中,劇中人物作為普通百姓在小事中想到社會、想到國家,用這樣一些點點滴滴的話語和行為都可以反映出家國情懷。如能有這樣一些有主觀意識的表達,一定會使作品更有思想內涵,也更有藝術生命力。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