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代背景

清末的金融危機:沒有監管的開放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3-17

分享給站外好友

視頻地址:

把視頻貼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html代碼:

 

清末,中國對外資是開放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開設銀行,從事各種業務,外資可以自由流動,但毫無監管。中國人可以自由從事銀行、票號、錢莊的業務,但在1906年頒布“銀行票號法”之前也沒有任何監管。沒有監管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幾次波及經濟的金融風波。這幾次金融風波都發生在中國當時的金融中心:上海。

鴉片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且資本雄厚,控制了金銀的輸出與進入,尤其是清政府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之後,完全控制了中國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繫,但19世紀60年代末之後,它們把從社會上吸收來的低利率存款借給錢莊。這種短期拆借利率為7%,低於錢莊貸款時10%的利率,錢莊紛紛向外資銀行借貸,受其控制。

外資銀行向中國的錢莊放貸是為其控制中國經濟,獲取高利潤服務的。它們主要用控制貸款和抑制中國絲、茶出口價格的手段來達到其目的。這就引發了1872~1873年的第一次金融風波。這一時期,由於交通和通訊的進步,中國進出口額大增,但貿易逆差達300余萬兩關銀,這就使上海金融市場銀根吃緊。1872年初正在絲茶出口的旺季,外資銀行只吸收存款而不肯放出,利率甚至高達50%。同時,外資銀行還抬高匯價,對出口絲茶的商人施加壓力。出口陷於停頓狀態。1873年出口減少210余萬兩,錢莊收不回貸款。外資銀行只催收貸款而不放貸,商行破産五六十家,連帶錢莊。1874年初,有一半以上的錢莊破産。這是第一次金融風波。

在這次金融風波中,外商銀行摸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規律。正常情況下,利率大體為每年8%,但如果外資銀行收回貸款,市場銀根吃緊時,年利率會高達33%。1878~1879年的第二次金融危機正是外資銀行利用這個規律,干擾金融市場的結果。1878年,絲茶的出口仍然不好,商家虧欠嚴重,拖累了錢莊,錢莊受到損失,而外資銀行又緊縮貸款200萬兩,銀根吃緊,錢莊為拖欠所累,又有二三十家歇業。1879年,絲茶出口略有起色,但漢口和上海的外資銀行又不借給華商錢,人為造成金融緊張。在第一次金融風波中,票號所受衝擊並不大,但這一次票號也被牽連,有的票號因週轉不靈而倒閉。

這兩次金融危機使外國人控制了中國的絲茶出口量及價格,貿易處於停滯狀況。風雨飄搖的中國金融業又進入了1883年的第三次金融風波。這一年,上海金融市場受投機活動和企業股票波動的影響,動蕩不已。9月,當市場需要大量資金時,外資銀行卻拒絕辦理短期信用貸款,這使純泰和泰來兩家大錢莊在10月倒閉,共欠銀26萬餘兩。與錢莊有業務往來的票號受到嚴重損失,收回錢莊貸款。這一舉動又加劇了金融動蕩。到冬天,上海市場的78家大錢莊只剩下10家,受連累的錢鋪等金融機構達三四百家。

這次金融風波中,影響最大的是胡雪岩的阜康票號破産。胡雪岩從1881年開始囤積生絲,到1883年5月已達14000包,墊付2000萬兩白銀,企圖高價售出。但義大利生絲豐收,生絲價格一路下跌,胡雪岩低價甩出,虧損嚴重。且債主催還貸款,風聲傳出,存戶爭相提款,資金鏈斷裂。阜康票號在12月1日倒閉。各地阜康分號也相繼倒閉。這一消息傳到北京,京城著名的四大恒錢莊(恒興、恒和、恒利、恒源)受到擠兌。這就引發了全國的錢莊等金融機構倒閉。在這次金融風波中,外資銀行大獲其利。

1897年發生的金融風波與貼票相關,稱為“貼票風潮”。貼票是一種高息攬儲的做法。例如,客戶以現金90元存入,錢莊付給面額為100元的遠期莊票一張,為期半個月,到期客戶就可以用莊票取回100元。貼票為潮州商人鄭氏的協和錢莊所創。利率起初為20%~30%,以後甚至高達50%~60%。這種不規範的做法吸收了大量資金。但到1897年,由於貼票發行過多,錢莊無力償還。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波及未發行貼票的錢莊和票號,又形成嚴重的金融風波。

發生在1910年的金融風波是由於股票詐騙引起的,稱為“橡皮股票風潮”。橡皮就是橡膠,當時上海人把種橡膠樹、割取樹膠為業的公司發行的股票稱為橡皮股票。英國人麥邊于1903年在上海成立了蘭格志拓植公司,宣揚從事開闢橡膠園、開發石油、煤炭、採伐木材等業務,開始招股活動,但並沒成功。1909年,世界橡膠暴漲,國外從事橡膠園的企業和投資人大獲其利。許多人購買橡皮股票。麥邊和其他橡膠公司的主持人趁機哄抬股價。蘭格志拓植公司票面100荷蘭盾(合白銀60兩)的股票被炒到近1000兩白銀,超過面值的十六七倍。蘭格志拓植公司本是一家皮包公司,在騙到錢之後就逃跑了。股價一落千丈,原來承做股票抵押的外資銀行也中止該項業務,並追要貸款。這種股票成為廢紙。各錢莊或承做股票抵押,或貸給購股者錢,此時無法收回,又引發了金融風波。在這場風波中又有一半錢莊倒閉。1909年上海有錢莊100家。經過這場風波,到1911年時,只剩下51家。

在這種混亂的金融市場,金融風波頻發的情況下,洋務運動、中國民族工業,哪能得到健康發展?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這穩定包括金融市場的穩定。

清末的金融風波與當時中國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家軟弱相關。外國銀行憑藉特權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從中漁利,是金融風波的根源之一。看來一國金融無論開放到什麼程度,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外國人控制中國金融。金融風波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金融監管,無論外國的銀行,還是中國的錢莊、票號,都從自己的眼前利益出發、違規操作,根本沒有什麼立法或機構監管。一個沒有規則的金融市場,其遊戲豈不是一片混亂?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外資衝亂一國的金融市場(如墨西哥和泰國),國內金融機構的違法操作(如高息攬儲、股票詐騙)仍然沒有根除。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兩者缺一不可。沒有監管的金融開放只會引起混亂,而不利於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