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非“日落之地”——摩洛哥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7-11-24

在阿拉伯語中,摩洛哥的含義為“日落之地”。這個風景如畫的非洲國家曾是全球最難辦理簽證的國家之一,因此一直以來也不在大多數國人的旅行清單上。而自從去年6月1日起,這個“任性”的國家“一言不合”就免簽了!對於喜愛旅行的小編來説,看到這樣的消息一定不會錯過,帶上護照和money,神奇的北非,I'm coming!

 
 
摩洛哥王國國旗
 

基本國情: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端,東接阿爾及利亞,南部為撒哈拉沙漠,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國土面積45.9萬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700多公里。人口總量為3322萬人。

語言流通:摩洛哥王國母語為阿拉伯語,境內還有許多地方語言,法語和西班牙語也被同時使用。

貨幣及匯率:流通貨幣為摩洛哥迪拉姆。1元人民幣≈1.42迪拉姆(實時匯率)。

飛機降落到摩洛哥王國後,還未調整時差的小編直接驅車前往位於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這座清真寺的建造與已故國王哈桑二世有著直接關係。哈桑二世國王在位30多年,國王品德高尚,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在人民中極具威望。國王認為這一切都歸功於真主的指引,因此他決定要在摩洛哥這個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全景

為實現國王的夢想,摩洛哥舉國捐贈,籌措建築資金5億多美元,其中3/5是國內外的捐款,經過5年的施工建設,清真寺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啟用。國王的夢終於化為現實。清真寺從此成為卡薩布蘭卡的新標誌。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規模僅次於麥加與麥地那清真寺,同時也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清真寺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夏季屋頂可以自動打開散熱,寺內有電梯可直達宣禮塔頂,堪稱奢華;寺廟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建於海上,據説是為了紀念那些從海上來到摩洛哥繁衍生息的阿拉伯祖輩;該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對外國遊客開放的寺廟,入寺時需脫鞋脫帽,非穆斯林不可進入主殿參觀。

 
 
哈桑二世清真寺廣場上的遊客

而後,伴隨著昏黃的落日余暉,我們驅車近三百公里,來到了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爾。這座城市是西元前6世紀腓尼基人所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歷史上,丹吉爾曾被多個國家佔領。1956,重獲獨立的摩洛哥政府收回了丹吉爾的主權。 1962年,摩洛哥宣佈丹吉爾為自由港,1965年,丹吉爾被辟為自由貿易區。

 
 
丹吉爾新城的希爾頓酒店   

丹吉爾城沿海濱山坡而建,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白色住宅、綠色山野和蔚藍海水交相輝映,是一座風光明媚的海濱山城。丹吉爾有不少名勝古跡。如古羅馬的公共浴池和制油店遺跡、著名的卡斯霸大燈塔、穆罕默德五世發表獨立宣言的紀念碑和大力神洞等。

 
 
坐落于海邊的丹吉爾城

丹吉爾分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新城多是歐式建築,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寬闊筆直,豪華的賓館和別致典雅的民宅格外引人注目。條條街道花木爭艷,街心公園隨處可見,整座城市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而舊城區如《一千零一夜》裏所描繪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樣千姿百態,街巷交錯,滿目是店舖、攤點和手工作坊,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喧嘩熱鬧,如果是初訪這裡,簡直如同進入迷宮一般,辨不清東南西北,找不著出口入口。

 
 
丹吉爾舊城的夜景

丹吉爾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非重要的港口城市。2002年7月30日,摩洛哥國王穆哈默德六世宣佈興建丹吉爾麥德港口(Tanger Med)。它與全球5大洲、74個國家、近200個港口全球性聯通。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數據,摩洛哥躋身為全球航運連接能力國家前20名。對於這樣的成績,丹吉爾麥德港功不可沒。

 
 
丹吉爾麥德港

丹吉爾麥德港是在地中海和非洲産能最大的港口之一,于2007年7月投入服務,它最初的容量為350萬裝運集裝箱,之後便以迅捷的速度飛速發展:據了解,2016年丹吉爾地中海運貨船隻的噸位達到3148萬噸,比2015年高出5%。

 
 
丹吉爾麥德港
  在丹吉爾地中海港進出的貨物中,汽車産品所佔比重極大。法國知名汽車品牌雷諾已通過丹吉爾地中海港出口超一百萬輛車:這些産品來自丹吉爾的汽車工廠以及在卡薩的摩洛哥汽車製造公司。小編也有幸進入位於丹吉爾自貿區的雷諾汽車工廠,親身體驗了一把“汽車維修員”的榮光。
 
 
汽車廠裝配流水線上的工人

在離丹吉爾不遠的大西洋海邊,有一個奇怪的洞穴,當地人稱之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稱奇的是,這個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圖,甚至連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都有。它是千百年來海浪衝擊岩石自然形成的。大力神洞現在已成為丹吉爾的一大自然景觀。

 
非洲洞全景

而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對於此等奇觀,人民更加願意相信神的力量,因此也就有了“大力神洞”的傳説:大力神Heracles為了使地中海與大西洋連同,徒手劈出了直布羅陀海峽。然而這種違背了宙斯意願的的做法也讓大力神受到了永遠要舉著重物的刑罰。“非洲洞”所在的位置也臨近直布羅陀,因此得名“大力神洞”。

 
 
非洲洞的奇景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慕名而來

離開丹吉爾,小編一行人來到了地中海邊另一座美麗的城市——得土安。得土安老城始建於14世紀初,建城不久即成為海盜攻擊西班牙商船的聚集之所,後被西班牙亨利三世出兵將其夷為平地,此後成為無人之地達百年之久。15世紀末被西班牙人驅趕出格拉納達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紛紛回到此棲身,使這裡再成為對付西班牙的巢穴並再度招致西班牙的報復,因此這座城市凝聚著數個世紀的海上“愛恨情仇”。

 
 
燦爛陽光下的得土安城

得土安老城依山坡而建,具有安達盧西亞和摩爾風格的建築密密匝匝地擠擁在密如蛛網的狹窄街巷裏。這裡既有摩爾人白壁綠頂的清真寺,也有帶欄杆陽臺和鐵框窗欞的西班牙小樓。毗鄰哈桑二世廣場的猶太人區被稱作“小耶路撒冷”,是摩洛哥境內最大的猶太人社區。

 
 
乾淨整潔的哈桑二世廣場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得土安的老城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得土安的街巷彎彎曲曲,每一條街都有一個商業行會。這裡有染匠的街道、軍械工匠的街道、編織工的街道、寶石匠的街道、鞋匠和皮匠的街道、製革匠的街道以及其他手工藝作坊的街道。小廣場是市民活動的中心。第二漢沙廣場位於舊城與新城的結合部,構成了城市的中心。得土安的老城有堡壘、帶柵欄的墻壁、清真寺、噴泉、哈裏發的宮殿等古建築遺跡。宮殿始建於西元17世紀,是伊伯利亞—穆斯林建築風格的典範。

 
 
得土安老城的農貿市場

當然,除了欣賞美麗的景色之外,一定還要品嘗了諸多地方特色的美味。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地中海邊,開一瓶順口的紅酒,聽著風吹沙、吹書、吹海,不妨閉上眼睛一會,那麼多美麗的童話就自然來到了夢裏。

 
 
地中海風情的美食
 
 
摩洛哥産出的高品質葡萄酒

 

有朋友曾説過:摩洛哥是上帝的寵兒,被賦予了顏料盤般的色彩。而小編短短數日的行程,顯然無法走進更多的城市去探索更多的精彩……返程時,我們在卡薩布蘭卡登機,經迪拜轉机返回中國。萬米高的雲端上,那些五顏六色的美麗反覆地在腦海中劃過:“摩洛哥,我一定會再來的!”

你呢?

責任編輯: 郜玉至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