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考古發現

張純如與南京大屠殺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5-11

分享給站外好友

視頻地址:

把視頻貼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html代碼:

 

張純如
 
  2004年11月9日,以《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成為美國暢銷書作家的張純如(美籍華裔),在美國加州自己的轎車內中彈身亡,有消息推測,年僅36歲的她可能因患憂鬱症“自殺”。張純如女士去世的消息昨天傳到國內,使南京大屠殺研究學界為之震驚,權威學者孫宅巍指出,她是發現南京大屠殺核心資料《拉貝日記》的關鍵人物,她的英文著作第一次讓歐美人士翔實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殺,在世界範圍內對揭露日軍暴行有重要意義。南師大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昨日向張純如的家屬發去了唁電,以示哀悼。
 
  美媒體報道張純如死於槍傷
 
  美國報紙《the Mercury News》報道對此事件報道如下:
 
  作家/記者被發現在Los Gatos死於槍傷
 
  張純如把三十年代的暴行帶到西方人的意識中
 
  張純如星期二被發現死於自殺。她孩提時代聽説的成千上萬名中國平民被日本士兵強姦和屠殺的記憶迫使她就那次暴行寫了一本受到廣泛讚揚的書。顯然,張驅車前往LosGatos以南的一條路上,在車內開槍自殺。SantaClara縣的副警長Terrance Helm説,星期二早上一位開車人在第17高速公路“貓餐館”南面行使時注意到不遠處私家水塘邊的路旁有一輛車,於是過去檢查汽車,當他意識到所發生的事情後,他報了警。Helm説調查者的結論是,她向自己頭部開了一槍,而且還有“其他證據”支援這一結論。官方的死亡原因還沒有公佈。家住聖何塞的張今年36歲,她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是1997年出版的,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評為當年最佳圖書。該書是關於1937年日本人屠殺中國人事件,而在當時英語國家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暢銷書作者2004年11月9日早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昨天得到總部設在美國的“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的以上證實。該中心主任張連紅援引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的消息原文稱:“她開始寫第四本書——一本關於戰俘的書的過程中,她生病了,然後被送時醫院……在她出院後,她繼續同憂鬱症作鬥爭,在她寫的一封信中,她請求人們記住生病以前的她,那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獻身於事業的她……”美聯社昨日也有消息報道張純如中彈身亡。
 
  她讓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殺
 
  “聽説這件事我真的很震驚,張純如女士的去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學術界的一個重大損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書和她的工作,讓歐洲特別是美國人準確地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在世界範圍內揭露了日軍的暴行。”昨天,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資深學者孫宅巍與記者通話時,語氣沉重。
 
  據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張純如的父母原籍中國,她本人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先後就讀于伊利諾伊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分別在美聯社和芝加哥一家報紙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就全身心投入了寫作。1997年年底,張純如的第二本書《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大屠殺》(英語寫作)在美國出版,不僅反響強烈,而且很快躋身全國暢銷書榜。
 
  “她的父母是中國人,在她的小的時候對她講了南京大屠殺,但她長大後在美國的圖書館中卻找不到可以供大眾了解這個事件的書籍,她決定自己來寫這樣一本書。”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她説過“我寫這本書完全是出於一種憤怒的感覺,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説,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在相關的資料裏,還可以發現張純如這樣一個觀點:忘記南京大屠殺,等於是遭受第二場屠殺。“這本翻譯成中文有數十萬字的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兩點,一是她以吸引人的文筆來寫歷史事件,二是她在寫書前進行的調查採訪非常專業化,是用歷史研究的方法來進行的。”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這樣評價。張連紅還認為,張純如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暢銷書已影響了一代年輕美國人。今年9月18日,他到北京參加相關的報告會時,與會的不少美國青年學者在發言中談到了南京大屠殺,而且都承認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首行來自於張純如的書。
 
  她是《拉貝日記》的發現者
 
  孫宅巍透露,張純如在學術界另一個重要貢獻也相當引人注目——她是發現南京大屠殺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貝日記》關鍵人物。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張純如為了寫書到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發現了有關拉貝的一些文獻資料,她還打聽到拉貝的一位親外甥女萊因哈特(音)還活著,並與萊因哈特取得了聯繫,這才知道拉貝有一封寫給希特勒的關於日軍暴行的報告書。並且,拉貝還有一本關於日軍暴行的日記。張純如女士走了,但她尋找到的《拉貝日記》,現在卻成了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鐵證。
 
  學者回憶張純如在南京時光
 
  1995年夏天,張純如透過孫宅巍老師的介紹從美國來到南京,同時也帶來了美國保存的一些鮮為人知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材料。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介紹,她複印回的材料中有《魏特琳日記》的片段,這是國內學界第一次知道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記了許多日記,並且完整地保存在美國。她還帶來了1000多頁有關南京大屠殺東京審判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在國內還沒有找到過。她的資料中還有一些美國友好人士收集的歷史照片,其中不少日軍攻打南京、佔領南京的照片是以前沒有見到的。
 
  據了解,為了寫成《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張純如1995年7月在南京呆了25天左右。“她那時才27歲,由於氣候不適應,經常感冒,但她工作卻一點都不耽誤。”當時替張純如收集過資料的王衛星回憶説。“南京的天氣很熱,她不顧自己的身體,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江蘇省行政學院楊夏鳴副教授當時任張純如的翻譯。“她的中文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她這個人通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真覺得她有些偏執。但事實上,她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她的去世讓我們都很難過”,楊夏鳴説。
 
  另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張純如的編輯11日晚上就張純如的去世發表一份聲明,證實張純如患上憂鬱症。
 
  這份聲明説,張純如正在準備的書有關二戰時在菲律賓巴丹島Bataan被俘的美國士兵,張純如計劃書寫他們被囚日軍集中營的經歷。在一次外出做調查的旅行中,張純如身心崩潰,不得不住院,住院後她繼續與憂鬱症抗爭。
 
  這份聲明簡述張純如的生平和家庭。聲明説,張純如一九九一年與Brett Douglas結婚,婚後住在加州。他們的兒子Christopher Douglas出生於二零零二年八月。
 
  張在給家人的遺言中説,希望記住她患病以前的樣子:全心投入生活,獻身她的事業、寫作和家庭。
 
  據了解,張純如的遺容瞻仰儀式將於十一月十八日舉行,葬禮將於十一月十九日舉行。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雲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