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市最大老字號集聚區誕生西城
昨天,在西城區“保護與促進老字號發展”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西城老字號》畫冊舉辦了首發儀式。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鞏崢 通訊員 陳虹
想逛逛各地的老字號,今後不必東奔西跑了。本市最大的老字號集聚區已在西城呼之欲出。昨天,記者從西城區政府獲悉,該區的大柵欄、琉璃廠、什剎海等京味文化重地,已匯集了全市一半以上老字號。今後4年間,西城還將吸引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字號落戶,並且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款,助力老店發展壯大。
匯集95家,平均144歲
本市老字號品牌主要集聚在西城區。據初步統計,目前西城地界上已有95家老字號,佔全市老字號數量的50%以上。其中,僅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就有54家,約佔全市的46%。
不僅數量多,資歷也老。西城區商務委發言人楊萍向記者介紹説,西城的老字號歷史悠久,可清晰追溯的老店平均年齡已達144歲。百年以上歷史的店舖有41家,其中649歲的清秘閣、605歲的鶴年堂是北京城最為悠久的一批老字號。“這些老字號主要都分佈在吃、穿、用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楊萍説。
大柵欄4年再引10余老字號
如今來到大柵欄,想聽國粹,有兩三百年的正乙祠、廣德樓;要嘗名吃,有遠近聞名的狗不理、東來順;講究穿戴,請進瑞蚨祥、內聯升……
早在2010年末,全國首個“中華老字號集聚區”就已花落大柵欄。在這區區1.5平方公里的地界兒上,顧客花一個多小時就能逛遍30余家老字號。“買鞋內聯升,買帽馬聚源,買布瑞蚨祥,買表亨得利,買茶張一元,買鹹菜要去六必居,買點心還得正明齋,立體電影只有大觀樓,針頭線腦最好長和厚。”老北京百年來流傳著這樣一個購物口訣,所提到的老字號,無一例外都坐落在大柵欄。未來4年,西城還將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家老字號來這裡落戶,使大柵欄的老字號總量達到50家。
大柵欄之外,聚集著眾多商鋪的琉璃廠、什剎海的煙袋斜街、護國寺街等,也將成為吸納老字號的重點地區。政府部門將通過對區域內商業用房回購或回租等方式,加快新的老字號落戶、聚集。
“我們計劃前期通過以租金減免、優化服務等政策,鼓勵和支援老字號品牌回遷或新落戶;中期通過幫助老字號引進資金,創新技術、提高管理水準等方式,促進老字號快速成長,實現規模化發展;後期支援老字號企業進行獨立市場化運營,從而形成老字號集聚區企業的良性發展迴圈。”楊萍説,預計到“十二五”末,西城將形成大柵欄、什剎海、琉璃廠等多個集中展現中國式生活方式的老字號集聚區。
在今後的城市規劃、建設、改造中,西城區將充分考慮對老字號原址原貌的保護,涉及老字號店舖原址動遷的,鼓勵和支援其在適宜的商圈內安置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和修繕老字號特色商業街。
10余家瀕危老店將新生
西城商務委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該區95家老字號當中,類似張一元、內聯升、瑞蚨祥等效益較好的,佔到20%左右;經營現狀一般的大概佔到60%到70%;餘下的10多家,則在經營上遇到了較大困難。例如大柵欄中經營鼻煙的老鋪天蕙齋,由於市場需求逐年縮小,目前只剩下了一個牌匾和為數不多的存貨。
“對於這些瀕危老字號,將通過商標註冊保護、專利保護等方式,助其逐步恢復、發展起來。”楊萍介紹説。此外,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曾出現過,但目前已經不再經營的老店舖,在西城還有80到90家。“這些商鋪雖已退出市場,但仍不失為一筆歷史財富。區商務委正在整理它們的相關資料,先把它們的品牌商標保留下來,再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等途徑實施改制,使之重獲新生。”楊萍説。
政府幫老字號練“內功”
每年2000萬元專款,除去吸引老字號落戶,助推老字號經營壯大,還將幫助其鍛鍊“內功”。對於符合條件的老字號品牌、獨特技藝,西城區將優先將其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政府還將鼓勵、支援有條件的老字號企業創建非遺工作室、老字號博物館,支援傳承人授徒傳藝。
西城區政府還將開展老字號普查工作,建立和健全老字號資訊庫和老字號檔案,利用文字、錄音、錄影、多媒體等方式,加強對老字號傳統手工技藝、發展史料和實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快搶救瀕臨失傳或受到破壞的老字號工藝手藝、重要文獻、珍貴實物。
老字號在企業機制、技藝、經營、市場、文化、人才等方面也需苦練“內功”以求創新。在這方面,西城將鼓勵、引導老字號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控股、收購等方式,組建和發展老字號企業集團,對有條件的老字號企業上市融資給予支援。支援老字號企業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 “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
引進和培育專業運營管理人才,也是老字號今後的主攻方向之一。區政府將聘請、鼓勵有關機構、專家對老字號企業加強研究、提供智力支援,挖掘、整合老字號旅遊、文化功能,開發老字號旅遊文化線路,老字號消費指南、手冊和地圖等。
西城還計劃借老字號打造體現傳統文化、符合現代生活方式、代表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方向的中國生活館和中國生活展,向海內外遊客推介和展示中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連結
老字號裏故事多
魯迅14年逛大柵欄400多次
文史專家統計,魯迅先生在京14年間,有記載的逛大柵欄西街的記錄有400余次。在這短短323米的街中,最吸引他的莫過於老字號青雲閣裏的玉壺春茶樓。魯迅先生經常徜徉于琉璃廠,由西面來,逛完琉璃廠,正好順路到青雲閣。先生最愛吃玉壺春的春卷、蝦仁面等名點,他在壬子(1912年)五月二十六日的日記中,曾這樣寫道:
下午同季市、詩荃至觀音寺街青雲閣啜茗,……
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日記中,又有這樣的記載:
午後同季市至觀音寺街……又共啜茗于青雲閣,食蝦仁面合。
丁巳(1917年)十一月十八日記又雲:
午同二弟往觀音寺街買食餌,又至青雲閣玉壺春飲茗,食春卷。
魯迅先生也常在青雲閣樓下的小百貨店中順便買些日用品。另外這裡也有不少書鋪,衡水人王富晉開的“富晉書莊”當時即在此,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等書歸這裡專賣,魯迅先生在他的書莊買過不少書。
青雲閣相當於當時京城最高檔的“中式沙龍”。除魯迅之外,康有為、梁啟超、梁實秋等眾多名人,也常來此品茗會友、小酌膝談、思文賞樂。
蔡鍔小鳳仙青雲閣定情
不光文人墨客流連青雲閣,討袁名將蔡鍔將軍也是這裡的常客。他就是在青雲閣的普珍園裏結識了當時的名妓小鳳仙,兩人一見鍾情,隨後多次在普珍園小酌。普珍園的名菜辣子鳳節備受小鳳仙喜愛。
蔡鍔將軍逝世後,小鳳仙因無法忘懷,又來到青雲閣找尋將軍的記憶,並在此遇到她後來的丈夫。之後,小鳳仙便隱姓埋名,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青雲閣原址拍攝過電影《知音》,即是根據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改編,世人為之感懷。
東昇平浴池上演真實版“潛伏”
青雲閣旁的龍曉賓館,這座四方形的三層樓房前身是老字號東昇平浴池——新中國成立前京城最高檔的一家洗浴場所。在這裡曾上演過扣人心弦的“潛伏”故事。
《燕遊異聞隨錄》一書介紹道:“昇平園是第一家最整潔的浴池。在此之前京師已有浴池,但都是空氣污濁,蒸汽逼人,昇平園內部之秩序、外觀之美麗,皆燦然可觀,一新眼界。浴堂內分三等:即福堂、官堂、客堂。每日人為之滿,而該樓生意儼握北京浴堂之專利。”
就是這家設備最好也是價格最高的“東昇平”浴池,曾經是地下黨的一個聯絡點。當時,共産黨負責地下工作的趙凡、蘇一夫、萬一等人,常到東昇平浴池利用特等官堂的單間接頭。他們表面上打扮成大老闆來洗澡,實際是聽取地下黨支部的工作彙報,佈置任務。趙凡每次來東昇平浴池接頭,都會使用三層的4號或者6號房,東昇平浴池成為地下黨最安全的接頭地方。
這段澡堂中的真實“潛伏”經歷,後來還被寫進了中共北京市委的黨史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