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的母親河丨讓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

發佈時間:2024-04-22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玥

image.png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韆鞦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如今,綿延5464公里的九曲黃河,正在煥發新的活力。

在上游源頭青海省,5849個湖泊星羅棋佈,“中華水塔”更加豐沛。

在中游,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等六座水庫組成的水庫群與堤壩協同防護,蜿蜒大河更加安瀾。

在下游,黃河生態廊道的建設,讓沿岸百姓能夠親近黃河、感受黃河之美。

山東省東營市觀鳥愛好者 邢紅明:草更綠,樹更多,花更美,特別是鳥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

黃河流域生態地位極為重要,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多個國家公園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從汾河到烏梁素海,從三江源到入海口,他走遍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兩次主持召開座談會,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他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他強調,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 李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水資源短缺的最大矛盾、生態脆弱的最大問題、洪水的最大威脅、高品質發展不充分的最大短板、民生發展不足的最大弱項提出了綜合治理思路,為黃河的全流域系統治理指明瞭方向。

圍繞解決黃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我國按照“上游保護、中游治理、下游修復”的原則,搭建黃河保護治理的“四梁八柱”;施行黃河保護法;制定黃河干流、34條支流共62個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因地制宜建設淤地壩、攔沙壩,改造坡耕地;打造一批生態清潔小流域。

通過實施一系列治理措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2023年黃河流域優良水質比例比上一年提高3.5%。流域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8萬平方千米,庫布齊沙漠植被覆蓋率達53%,曾經的水土流失重災區已被綠水青山層層環抱。位於黃河三角洲的河口蘆葦沼澤濕地面積逐年回升,水質穩定在Ⅱ類,鳥類從187種增加到373種。

復蘇的母親河,正在為沿線群眾帶來更多的生態福祉。在位於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水上運動中心,山西太原的運動員們正在進行賽艇、皮划艇賽前集訓。可在幾年前,由於汾河水量少、水質不達標,隊員們的日常訓練還需要到處找場地。

山西省太原市皮划艇隊隊員 竇鑫瑋:現在這塊的水乾淨,然後深度也夠,這塊風景也很好看,感覺訓練的時候也過得挺幸福的,(訓練)再痛苦看到這樣的風景也會被治愈到。

如今的黃河流域,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優化實施調水調沙,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過流能力由41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

黃河水利委員會濮陽黃河河務局防汛辦公室防汛科科長 李寒冰:(過去)黃河河道淤積十分嚴重,最高洪水位接近壩頂了。(現在)河道泥沙少了3米多,最高水位就是這個位置,從這個位置向上,就是我們調水調沙調出來的安全空間。

河道行洪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下游堤防也全面達標,有效防禦了2021年發生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秋季洪水。同時,近90萬灘區群眾防洪安全問題也基本解決。

今年,古賢、黑山峽等重大水利樞紐工程正在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也將加快建設,全面提升黃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黃河寧、天下平”。通過持續不斷的保護治理,黃河正在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凱博 陳博 李卉 王曦)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