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首屆石作文化節正式開幕

發佈時間:2022-09-0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孫磊 | 責任編輯:孫磊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雲居文化與周邊歷史文脈之間的文化關聯,弘揚房山石經精神,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2022年9月3日,“千年刻經史 匠心石作緣”——雲居寺首屆石作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


雲居寺作為解讀千年刻經史、房山石刻文脈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首屆文化節上聚焦當地流傳千載的石作文化和廣博厚重的歷史文脈,深挖雲居寺的文物文化背景,開展了以下亮點活動。


一、召開石刻文化專家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房山石經與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北京史研究會理事楊亦武,文博研究館員、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等專家學者,圍繞我國石作文化的深厚歷史背景,以雲居寺珍藏的房山石經中所蘊涵的文獻研究、歷史溯源、文化傳播以及石經文化與文旅融合相互發展等議題,進行了多角度的交流發言,深入探討石作文化中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內容,進一步挖掘房山石經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會後,《北京石刻史話》作者劉衛東老師向現場遊客進行了簽名贈書。該書以北京地區石刻為主要線索,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各種文字銘刻材料,科學解析了以雲居寺為代表的各類石刻的産生、演變過程,使讀者對中國古代的石刻藝術和文化有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二、精品文物展覽展示。雲居寺發揮館藏石刻文物資源優勢,通過“雲居尋寶”互動內容,讓觀眾在觀看石作文化展示之餘,在千年古剎中尋找《石作文化專題展》《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鐘靈福地 寶塔金經》、《石經地宮》《雲居寺北塔須彌座磚雕展》等精品展覽,一睹能夠體現石作文化的精品文物原貌。多年來,雲居寺把諸多文物保護成果轉化為精品專題展覽,將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活化利用相結合,進一步加強雲居寺“展研一體”的理念與實踐。


三、開展石作文化互動體驗。為增加活動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現場遊客可以體驗拓印、石刻、泥塑等傳統文化項目,還設有銅人活雕塑表演展示,銅人表演者配合肢體語言將石經從開採石料到雕刻成石經的過程一一展現,用新穎創意、靈活生動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刻經歷程。遊客還可以在非遺項目烙畫葫蘆的體驗中,親身感受其烙鐵代筆的書畫方式,從中體會房山石經在“一錘一鏨 鏗鏘斧斫”中積澱的千年文化內涵,讓更多的社會大眾從互動體驗中解析古人智慧和匠心精神。


四、出版《中國書法》雜誌雲居寺專刊。房山石經中的書法雕刻精湛,字字工整俊秀,薈萃了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等十一位書法家之大成,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珍貴的縮影。為多角度展示雲居寺豐厚的歷史文化,我處與《中國書法》雜誌社合作編輯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山刻石考察專題文從。經多方籌備,《中國書法》雜誌第5期刊載了《北京房山雲居寺的石經書法》《房山石經瞻仰》《房山雲居寺刻石考察記》等8篇文章和大量精美圖片。通過雙方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大書法藝術與石經文化的深度融合,挖掘房山石經文化所蘊藏的巨大的包容性和延伸性,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提供創作交流平臺。


五、發揮教育基地示範引領作用。雲居寺作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終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的博物館教育職能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形成線上教學、線下實踐等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此次活動特邀青少年團體參與互動活動,體驗傳統文化。旨在讓青少年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愛上博物館,促進青少年群體更加深刻、直觀的了解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引導樹立持之以恒的匠心精神,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

 

北京房山地處首都西南,地域廣袤、歷史悠久,因盛産漢白玉名揚中外。大石窩地區石料的開採、雕刻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而身處石刻之鄉的雲居寺也深受石作文化的助力影響。隋大業年間(西元605年)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使佛法永存世間,遍訪我國的名山大川後,選擇盛産豐富石料的懷玉鄉(大石窩)白帶山鑿岩為室,開啟了千年刻經偉業,同時也加快了大石窩石作文化歷史發展的腳步。延續千年的雲居寺刻經,創造了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跡,向世人展示了先輩們精湛的石刻技藝,傳承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一絲不茍、默默奉獻”的房山石經精神。


“千年刻經史 匠心石作緣”雲居寺首屆石作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活動圍繞雲居寺延續千年的刻經史,深度挖掘探究雲居寺與周邊文化遺存的歷史文脈溯源,推動並拓寬了雲居寺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更好地保護、研究、發掘和利用房山石經這一珍貴的文化瑰寶。


今後,雲居寺將繼續以全方位、多形式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紮實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加強雲居品牌交流互鑒,加快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雲居寺為平臺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