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雲居寺曬經文化節正式開幕

發佈時間:2022-07-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磊

為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挖雲居寺獨有的文化內涵,加強文物的保護與活化,打造雲居寺文化品牌活動,2022年7月4日(六月初六),以“展文物 展文化 展精神”為主題的第六屆雲居寺曬經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


image.png


雲居寺的曬經傳統古來有之。在建寺14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雲居寺曬經節在守正創新中實現文化傳承,每一年都會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中,融入更豐富的文化元素,並加入更多樣的文化創意。



image.png


一、展文物,重大文物發現續寫千年刻經史


司徒廟為江蘇省級文保單位。廟內藏有《楞嚴經》《金剛經》兩部石刻。其中《楞嚴經》與房山石經淵源極深。經文刊刻于明朝崇禎年間(1628—1637),由吳門章懋德鐫刻,全文6萬餘字,共分10卷,刻于84方青石之上,迄今已有340餘年。據明代魏肇魯為《楞嚴經》石刻所做題跋可知,該石刻原本要送藏房山雲居寺,因明末清兵入關,無法運送,便將石刻藏到獅林寺內,後移置司徒廟保存。這段記載有力證明了這宗《楞嚴經》石刻也是房山石經明代刻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續寫了綿延千載的刻經史,更為深入研究房山石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展文化,第一階段珍貴文物修復工作圓滿收官


雲居寺珍藏著3萬餘件珍貴館藏文物,包括22000余卷明代紙經、7000余塊清代龍藏木經,與14278塊房山石經並稱為雲居寺“三絕”。


image.png


2016年雲居寺首屆曬經文化節上,為加強對館藏珍貴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北京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簽定了《雲居寺明代紙經、清代龍藏木經板保護協作意向書》,雙方嚴格按照規範和要求制定文物修復方案。並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對方案進行反覆論證、修改和完善。2019年至2021年底,歷時三載完成了468冊明代紙經、500件清代龍藏木經修復任務,並於2022年4月完成專家驗收工作。


曬經節上,雲居寺文物管理處與文物修復方共同簽署《雲居寺藏紙經、木經文物修復(一期)回館點收文件》,雙方宣佈第一階段文物修復工作圓滿收官。為後續的學習研究、利用展示打下堅實基礎,更將力促下一階段文物修復工作再攀新高。


三、展精神,首次開發“線上”+“線下”雲居文創産品


本屆曬經節推出了“雲居小福獅”“雲居小吉象”系列文創産品,其形象來源於雲居寺唐遼古塔上的瑞獸,代表智慧、勇敢和吉祥,蘊含了千年雲居的文化精髓。活動特別開發了24個雲居寺專屬表情包,利用日常問候語、祝福語等製作“線上”文創進行宣傳推廣。同時推出了服裝、環保手袋、手機支架等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線下”文創産品,讓優秀的雲居文化元素靈活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進一步挖掘雲居寺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推進文旅融合加速發展。


image.png


曬經節現場還設置了傳拓、剪紙、泥塑、香囊等非遺文化展示區。活動特邀省級剪紙非遺傳承人李遠老師為本屆曬經節創作了《千年刻經史》剪紙組圖。巧手勾勒鏤空之美,千載雲居躍然紙上。內容精選了雲居寺六朝刻經歷程中的重要史實,不僅體現了千年古寺六朝更疊的輝煌與滄桑,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還展示了雲居文化和非遺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獨特魅力。


image.png


雲居寺第六屆曬經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立足“展文物、展文化、展精神”三大主題,堅持以“展文物”為文物保護立“基”、以“展文化”為歷史傳承聚“力”、以“展精神”為景區發展蘊“能”,不僅延續了雲居寺流傳千載的優秀傳統文化,還體現了千年古剎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image.png


今後,雲居寺將以持續開展文化品牌活動作為宣傳契機,在守正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多角度展示雲居寺獨特的歷史內涵和文化魅力。同時繼續通過文物保護修復、數字化無損採集等技術手段,深入挖掘並展示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以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宣傳方式,加強珍貴文物的“保護”與“活化”,為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雲居寺石經博物館搭建數字化交流平臺,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人民群眾。


雲居寺曬經節歷史文化背景:


史料記載,六月初六古稱天貺節,民間又稱“曬經日”。傳説玄奘西天取經,不慎將經書落入水中,急忙撈起曬乾,才得以完好帶回。後來寺庵僧尼于每年六月初六都會集齊信眾,將收藏的經卷拿出來翻曬,以利經卷保存,另有“曬經度眾生,功德大無窮”之意。


雲居寺在千餘年的刻經過程中,石經刊刻是以紙卷經書作為刻經底本的。夏季經卷容易受潮,每逢陽光充足的天氣,僧人們就在石經山頂上較為平坦的地方晾曬經書。久而久之,山頂曬經的平臺就被人們稱之為“曝經臺”。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