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64處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濕地調查監測體系初步形成

發佈時間:2022-03-27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作者: | 責任編輯:宋若冰

 

今年11月,《濕地公約》第14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湖北武漢舉辦,這是我國首次承辦該國際會議。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目前共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經過多年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image.png

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我國南黃海濕地,2002年這裡就被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進入名錄以來,保護區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讓這裡成為珍稀鳥類的天堂。這兩天,大批候鳥在保護區停歇,準備向北遷徙。得益於濕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東方白鸛、黑臉琵鷺、勺嘴鷸等珍稀鳥類在這裡棲息繁衍。

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 劉彬:前段時間,我們在保護區內發現了醜鴨,這是江蘇省內首次記錄到這個物種。

為提升濕地生態環境品質,濕地所在的鹽城市大豐區通過實施“退漁還濕”“退耕還濕”等工程,對養殖區進行清理,為濕地自然修復留出空間。我國目前共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這64處國際重要濕地總面積732萬公頃。為加強國際重要濕地保護管理,國家履約辦組織對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開展年度監測和評估。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國際履約處處長 胡昕欣:2021年監測結果顯示,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濕地總面積同口徑相比上年有所增長,大部分濕地補給水量保持穩定或者略有增長,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有所提高,濕地保護修復成效明顯。

認真履約 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從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認真履約,充分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為推進全球濕地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image.png

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濕地保護經歷了摸清家底和夯實基礎、搶救性保護、全面保護三個階段。30年來,中國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中國以佔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對濕地生産、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重要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國際履約處處長 胡昕欣:其次是濕地工程規劃體系日益完善,2003年,國務院批准發佈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陸續實施了三個五年期實施規劃,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98億元,實施了4100多個工程項目,帶動地方政府共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修復。

此外,濕地調查監測體系初步形成。中國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國家,各地建立了濕地調查監測野外臺站、實時監控和資訊管理平臺,通過高新技術實現監測監管一體化。

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國際履約處處長 胡昕欣:我國是《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並將於2022年11月21日到29日在湖北武漢舉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承辦大會將有助於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和我國濕地保護成效, 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加強監督管理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圍繞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加強濕地監督管理等重點,進一步提升濕地保護成效。

image.png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一批濕地保護修復重點工程和項目,做好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修訂《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提升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品質,配合完成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範圍和功能區調整。建立完善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提出還需要完善的制度清單,明確具體分工,制定出臺一批濕地保護管理的制度、標準和規範。組織開展濕地監測,重點做好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監測,構建國家、省級和濕地地點的三級監測體系。

此外,還要持續加強濕地監督管理,建立重要濕地破壞監測預警系統,聯合查處破壞濕地案件,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行為。探索建立約談、函詢等機制,設定濕地保護修復、考核評價等內容條款。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