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後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同構成“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八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統籌謀劃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為各國開拓出一條通向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這兩天,中老鐵路國內段開始試運作,年底前寮國段也將開通。中老鐵路是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寮國國家發展戰略的標誌性項目,通車後從萬象到昆明將實現朝發夕至,為東盟國家間的往來搭建了更為便捷的國際大通道。
和中老鐵路一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施聯通更高效。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高鐵、中巴經濟走廊等標誌性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著眼時代大勢、以大歷史觀對世界面臨的“時代之問”提出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
八年多來,習近平主席深刻思考,深遠謀劃。從繪就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藍圖,到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再到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一帶一路”建設蓬勃發展、枝繁葉茂,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前進,成為世界上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
商務部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 劉華芹:八年來,習近平主席對共建“一帶一路”的要求從宏觀的總方向到微觀的具體實施項目,從擴大項目的數量到提升項目的品質不斷深化。這個過程,我們合作領域逐漸拓展,合作方式不斷創新,拉動各國經濟發展,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示範平臺。
如今,我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個雙邊合作機制;與日本、義大利等14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合作品質越來越高;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設立併發揮重要作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逐步健全,我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
貿易更加暢通,截至2021年9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到10.4萬億美元。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帶一路”合作不但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逆風前行。今年前10個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增長23%以上,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運量均超2020年全年總量。
如今,73條運作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5個城市,首次實現了不停車快速通關,西安等地運力提升20%以上。
國家發改委區域開放司司長 徐建平:在海運受阻、空運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蘇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
在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已經累計為這裡帶來254億美元直接投資,創造許多就業崗位。
在孟加拉國,由中國幫助建設並可以遠端排除故障的太陽能路燈系統已經覆蓋幾個大城市,不僅改善了當地照明條件,也推動了清潔能源在當地的使用。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正在惠及沿線各國人民。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馬丁·阿爾布勞:“一帶一路”促使各國互相協作並找到共同的目標,對於全球治理,“一帶一路”確實提供了如何實現共同目標的實踐範例。
法國席勒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問題專家 塞巴斯蒂安·佩裏莫尼:這是國際合作形式的一種完全的轉變,也給全球國際合作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