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救助大象20余次!雲南保護大象由來已久

發佈時間:2021-06-17 | 來源:央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婧

blob.png


在雲南,對大象的關注和保護由來已久。雲南現在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收容救助制度。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自成立之後,先後救助大象20余次。

一大早,公象“小強”和“依嫩”“ 憶雙“三頭大象,一同走出亞洲象種源繁育與救助中心,開始了當天的野外適應性生存訓練之旅。説是野外訓練,其實就是飼養員陪著它們上山逛吃。 

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員 熊朝永這些救助回來的大象,因為有一段時間是在進行康復的治療期,那麼治療結束以後,我們就要把它帶到森林裏面進行適應性的生存訓練。

首先是不能讓它喪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要讓它可以多一些食物的採集,來補充自己的營養所需,同時多一些運動的話,對於他自己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在野外開展訓練的時間,通常在7個小時左右,而且要做到象到哪,“象爸爸”就要跟到哪,確保大象在野外康復訓練整個過程中的安全。 

小象“小強”是個被象群拋棄的孤兒,剛被發現的時候,才8-10個月大,現在已經成了救助中心出了名的搗蛋鬼。而母象“依嫩”被收容後,于2017年順利生下了小象“憶雙“。

現在在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與救助中心,共有8頭這樣被救治收容或繁育的亞洲象,每頭大象有兩位飼養員,他們都稱呼自己為“象爸爸”。因為長時間和大象在一起,每頭大象都聽得懂“象爸爸”們的傣語。 

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員 熊朝永比方説剛剛有聽到的“嘛”就是過來的意思,然後“拜”就是走的意思,因為“象爸”長時間和它們相處,用語言來交流,它適應了“象爸 ”的這種語言,就是一種條件反射。 

如今在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與救助中心,共有26名“象爸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這些救助象的身體恢復健康,能夠適應自然環境,重回大自然。 

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員 熊朝永至於説什麼時候能夠回歸到森林,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還要去進行很多的工作,最終要由專家給出建議,給出定論,能夠放歸了,我們才會去開展這個工作。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