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白洋淀被譽為“華北之腎”,不過這裡的水域曾經也是受到嚴重的污染,為了修復白洋淀的生態環境,雄安新區採取了清理淀區水産、畜禽養殖設施,科學統籌補水、放水,加強水源地保護等十多項管控措施,如今那裏的水質怎麼樣呢?
陳小民的家就在白洋淀水邊上,每天下午陳小民都會去淀裏轉一圈,很早之前,陳小民就注意到了淀裏的變化。密密麻麻的圍堤魚池不見了,水面一下子寬闊起來,以前泛著泡沫的臭水,如今也變得清澈起來。一種消失了很久的水草又重新出現在了白洋淀的水中。
河北省安新縣橋東村村民 陳小民:這個我們叫苲,有污水它就不長,現在長出來了,也就是説明水質逐漸變好了。
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白洋淀水質類別由劣V類改善到IV類。截至2019年3月10日,歷時3個多月的引黃入冀補淀調水工作結束。黃河向白洋淀補水8000萬立方米,黃河成為白洋淀生態補水重要且穩定的水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常紀文:藍綠交織,沒有水就談不上藍綠交織。相信通過控源截污、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把水打通,讓水活起來,過幾年藍綠交織就會慢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