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中的藝術家·人物篇 | 周榕清:繪製《春和景明》,老天爺下了一陣雨來幫忙

發佈時間:2018-11-10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文匯報 | 責任編輯:林凡凡



漆畫《春和景明》放置在進博會主會場中方領導人休息室。畫作長1.7米,高2.9米,採用全景式構圖,祥雲繚繞,水天一色,“三山兩塔”、大榕樹,以及白墻灰瓦馬鞍墻頭等眾多福州元素盡收眼底。這是首屆中國進博會福建省唯一一幅入選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漆畫作品。


漆畫《春和景明》(中方領導人休息室背景)


材料:大漆、漆粉、麻布


尺寸:170CMm×290CM


年份:2018年


作者:周榕清(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漆藝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簡介:漆畫《春和景明》以福州“三坊七巷”“白山白塔”“烏山烏塔”等景觀為主題,注重自然景觀與大漆藝術的結合,通過景物中的樹、傳統建築、祥雲之間前後遮掩的起承轉合,形成了錯落有序的遠近空間感,構成景物間微妙而和諧的關係,以及豐富變化的自然形態。整幅畫面動靜相宜,陰陽和諧,隱喻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即“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畫家真誠的人文情懷縈繞其間。





“這是我所有漆畫作品中,做得最用心也是最滿意的一幅。”《春和景明》漆畫創作者、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周榕清説。


周榕清的手機裏,數月來的照片幾乎被這幅漆畫包攬。《春和景明》取材于范仲淹《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周榕清以傳統福州景觀入畫,包含推窗望岳見江南的美好寓意。他一改傳統漆畫色調偏暗的特質,以較明亮的色彩和輕鬆的畫風統領,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理念“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用中國傳統藝術方式漆畫表現出來。他説,以春天的繁榮茂盛象徵萬物有希望有生機,是一個新時代理想的開始。


周榕清,上世紀70年代出生於福建平和。小時候,土樓的春夏秋冬、樹木花草就是他的童年遊戲空間。土樓,也成為他取之不盡的繪畫源泉,他創作了大量以土樓為題材的油畫作品。他的土樓系列作品,將土樓人家最普通的家什尋常之物收入畫面,但無論是景還是物均給人以歷史的滄桑感,都富有一絲理性,蘊涵著深沉博大、純樸豁達、陽剛粗獷的氣息,表現著滄桑、智慧、瀟灑的土樓生活。




《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尺寸680x280cm



1995年,周榕清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大學美術系,2002年,從福建師大美術學院碩士畢業後進入福州閩江學院美術學院教書。彼時,周榕清連續多次觀摩國外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名家作品展,他發現了中國油畫與歐洲油畫的巨大差距,主要在於文化差異上,中國人很難趕上。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另辟蹊徑的問題,試圖從材質上突破。


“他研究了一種水溶性的材料作為肌理,還有一種油性的材料,來代替油畫淺色的塑造,油畫顏色幹得非常慢,他這種肌理材料是快幹。他用後塑肌理的辦法,先打底然後再罩染,充分表達了斑駁的墻體或者風化的土樓,佈滿裂隙、凹凸不平的滄桑厚重感。” 周榕清的碩士生導師林之耀老師説。


或許是漆畫的材質特徵性和古典油畫透明畫法的材質很接近,近些年周榕清的藝術觸角又伸進漆畫,成效顯著,眾多作品獲國家級獎項並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關注,油畫《紅櫃子》獲首屆中國油畫大展優秀獎,漆畫《清心》獲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大展優秀獎,漆畫《佛光》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榮獲金獎;漆畫《當代-狀態》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漆畫《古田會議會址》、漆畫《風展紅旗如畫》等多幅作品由國家級、省級博物館、紀念館收藏。




《土樓秋色》160x120cm



周榕清的漆畫創作,約共經歷三個階段。1993年至2005年,他重在表現對故鄉土樓的鄉愁、依戀。比如《紅櫃子》,通過一個紅櫃子及其他廚房用品、蔬果,展現土樓廚房的一角,營造了一個淳樸、溫馨、詩意的土樓人家。《土樓秋色》中,艷麗的秋陽下,一條溪澗沿著或方或圓的土樓群蜿蜒而過,紅墻黑瓦、紅色夯土、秋樹流光,仿佛將人帶入一個絢爛又靜美的天外世界。構圖上,厚重、雄渾、氣勢磅礡。


2005年至2008年,他以土樓作為一種符號,結合傳統山水畫的的特點,表達對天地人合的思考,代表性作品如《禪意山水系列》。第一、第二兩個階段,題材上相承相連,或許可以歸為一種鄉愁作品,即鄉土摹寫和山水的思索。從2009年開始,對外藝術交流漸趨頻繁的時代文化背景,反過來激發了他對歷史文化的多角度珍視,周榕清開始從中國古代傳統壁畫中汲取營養,尋找新的漆畫藝術載體。





近年來,在一些重要的大型場所裝飾時,周榕清都會採用大型漆畫。雖然漆畫和油畫有共通之處,但周榕清説,漆畫的精力是畫油畫的10倍。回憶過去幾個月的創作,周榕清再次感嘆,漆畫創作“人畫一半,天畫一半”,《春和景明》能順利完成,也是天相助。


當時,為了表現大榕樹樹皮虬枝的斑駁質感,周榕清釆用天然漆厚涂自然起皺技法,大漆刮到漆板上,正常情況下半天內就能起皺,但是這次刷涂己經超過24小時,也用了人工加濕等各種方法,但大漆一點起皺趨勢反應都沒有。


畫家開始有點著急,心想如果還是這種狀況將影響整體作品效果和進度。心下無奈,走到門口長吁一口氣,抬頭藍天白雲天空,打趣地與學生説了一句:”老天爺能下一陣雨來幫忙就好了!”因為大漆在潮濕的環境下乾燥更快。


這句話剛落下15分鐘左右,晴日轉陰,磅薄大雨連續下了將近一個半小時。原來灰色心情一下子明亮起來,周榕清馬上跑到畫邊,看著漆慢慢地皺了起來。到了第二天再觀察時,比原先預想的漆皺肌理效果更好。



周榕清創作漆畫《春和景明》



周榕清事後感慨,“天公如此作美,哪有這幅畫不能自然天成之理?哪有中華民族不能中興,中華民族不能實現偉大復興之理?”


對漆畫來説,每一次易稿,工程量非常巨大。“雖然創作過程包含大量反覆性的工作,但這是我自己對藝術和文化的追求,所以我很踏實快樂。每天的生活都與漆融合在一起。”周榕清説。漆畫目前還處於初期探索階段,它來源於油畫、版畫、國畫、雕塑等藝術因素的影響,還未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但作為一種藝術樣式,關鍵還在於要創作出能感動觀眾的好作品。


以這份純粹的內心去繪畫,在黛濃郁蔥的峰巒襯托下,在清朗天空的輝照裏,近景青磚白墻和錯落有致樹木,給人質樸清新、平靜悠遠的感覺。中景祥雲瑞氣,隱約浮現的高層建築,象徵著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豐碩成果。遠景青山鐘靈毓秀,水天一色。另外,“幹漆粉鋪撒”和”天然漆皺”的斑駁肌理也是周榕清材料運用的獨特技法。如此,靈山秀水盡收眼底,透露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春天繁榮茂盛,萬物生氣滿盈,象徵一個新時代夢想的開始。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