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國際資深專家共話"頭等大事":中國毛髮移植行業實現大飛躍

發佈時間:2018-05-14 15:34:2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中國網  |  責任編輯:林凡凡

頭髮稀少、掉發、甚至頭髮變禿是人們的一大煩心事,因為影響美觀,所以導致自卑,受頭髮困擾的人群總覺得無論走到哪似乎都有異樣的眼光盯著他們。由於都市節奏過快,壓力變大,頭髮斑禿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而中國的毛髮移植技術起步較晚,這是世界所公認的,但這並不影響中國毛髮移植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近些年來,中國毛髮移植技術有了質的飛躍,近日為期三天的第三屆中國毛髮移植大會暨第六屆亞洲毛髮移植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召開,更是中國毛髮移植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


“三微”締造三維立體輪廓美

大會主席張菊芳教授,在本次大會中首次提出“三微”塑形的概念,何為“三微”其實就是微整、微植、微雕。微整,大家不難理解,就是利用注射、鐳射的手法對面部進行調整,改變于無形之中。微雕,也很簡單,就是利用線雕、酷塑、脂肪填充等手段對女性衰老及想改變的部位進行調整、提升,從而達到身材曲線的完美以及面部年輕化的訴求。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微植,很多朋友説,只有植發的醫生才能想到微植,因為頭髮對人整體的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手術中,我們希望可以將將頭髮移植和面部提拉結合在一起,來改善患者的面部輪廓,特別是對於那些天生寬額頭的女性,可採取修剪髮際線來實現面部完美的比例。有人説眉毛是眼睛的衣裳。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鍾愛眉毛種植和睫毛的種植。眉毛種植選擇更偏向於耳廓部細軟的頭髮,術後的保養也很關鍵,我們會對患者進行常規的修剪,將髮際線、眉毛、睫毛的養護與修理在這裡一步到位。”張菊芳主任向記者傳遞她的理念。


植發領域的鼻祖來中國“共商頭等大事”

Walter Unger教授是美國醫師學會會員、加拿大皇家醫師學會會員、美國植發學會會員、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皮膚學臨床教授和多倫多大學皮膚學副教授。他在多家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上百篇文章,同時還參與編寫毛髮移植醫學專著30余本,他主持編寫的《毛髮移植》一書,被業內認為是毛髮移植標準教科書,迄今為止已經發行了第五版。除了學術領域的地位外Walter Unger教授的技術也同樣被認為是行業的標桿。現在為止的毛髮移植國際教程第一版到第五版“Hair transplantation"的主編就是這位鼎鼎大名的Walter Unger 教授,這次參加植發大會是Walter Unger教授第一次來到中國。


Walter Unger教授在植發領域深耕將近50年,有著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向我們講到:“植發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術前的判斷,不管是有需求的病人,還是想變美的人群,都需要醫生對病人深入的了解,了解個人的喜好,個人的審美,個人想追求的氣質等等,這樣完善的術前判斷是保證術後效果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他在日常臨床的治療中也同樣接觸到一些植發不當的病例,也有很多朋友因為植發手術選擇不當或者説是醫生前期溝通的不夠完善,造成術後看上去非常不自然,有的甚至可以説是植發失敗,嚴重影響了植發術後的美觀感,同時也讓患者在術後體驗上感覺非常的不愉快,對此他表示非常的遺憾。在這次大會上,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的植發經驗分享給在場的參會人員,他重點介紹在髮際線設計、毛囊單位提取等方面的毛髮移植技巧。


醫術與藝術的昇華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吳文育教授在他從醫數十載的歷程中,一直將藝術修養的昇華作為自身醫術提升的一個必備條件。吳文育教授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幫助患者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毛髮更是滿足患者精神上的夢想。


吳文育教授認為:“任何與美容相關的手術,都應該是醫術與藝術的結合體。對於植發來説,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術式是FUE與FUT,對於絕大多數的男性患者來説植發是剛需,是因為脫髮,少發才來求醫植發,而女性朋友則更多的是為了追求一種美,所以我們在手術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強調毛髮的成活率在成活的基礎之上一定要兼顧到美學。”這是一位醫者的藝術使命,在吳教授的工作中為一種精神找到適合的表現形式,才是最成功的作品。這不僅僅是教授在枯燥的醫學中找到藝術感覺,同樣也是為醫學注入仁愛的靈魂,展示其藝術的靈性。


“對於毛髮醫生來説,臨床中給我們最大的挑戰是老百姓對於美的追求。在生活水準處於溫飽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自己的額頭與臉型是不是匹配,或者根本不會有人去在意你的額頭很大是不是不好看。但是,當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所追求的美自然就發生了改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審美趨勢,對於醫生來説最大的考驗不是僅僅完成患者的需求,而是必鬚根據時代的審美來不斷的學習,在執業過程中一定要緊跟大眾的審美觀點,結合患者自身的特點來塑造出有特性化的設計,這樣的作品才是患者和醫者都滿意的作品。”吳教授在專訪中也表達了他的觀點。


責任編輯: 林凡凡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相關文章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