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普通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的提案

發佈時間:2018-03-05 11:28:1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衛  |  責任編輯:魯楠

 

關於推進普通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的提案(胡衛)
摘要:普通高中與大學貫通人才培養渠道,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特提出以下推進普通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的建議:一是打破機制體制壁壘,為創新人才成長鋪路,建立靈活的創新人才遴選制度,建立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制度。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創新人才成長助力,實行雙導師培育、課題牽動、開放教學。三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創新人才免修高中課程或提前選修大學課程。

 


創新改變中國,創新改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強國戰略是科教興國戰略與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創新驅動戰略以人力資源為第一資源,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可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人才是關鍵和根本,高中階段肩負著為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重要任務,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
因此,普通高中與大學貫通人才培養渠道,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方法、途徑和規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內高中與大學合作培養創新人才,已有相對成熟模式,比如北京的“翱翔計劃”、上海的“普通高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驗項目”、江蘇的“實驗班”、項目陜西省“春筍計劃”等。
為此,特提出以下推進普通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的建議:
1.打破機制體制壁壘,為創新人才成長鋪路
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寬鬆、良好的環境,要打破機制體制的壁壘,建立一個成熟、高效的制度供給體系。一是建立靈活的創新人才遴選制度,從高中學生年齡特點和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出發,允許不同高中學校通過科技競賽、科學實踐活動、心理測試等方式自主選拔能力較強、創新潛質突出、具有特長學生作為培養對象。二是設立創新人才培養專項資金,支援和鼓勵學校之間,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之間密切合作,形成合作同共體,共同實施面向高中學生的創新培養行動。三是建立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制度,遴選一批優秀高中學校和大學作為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實施聯合培養制度,使之成為高中和大學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推動高中和大學聯合培養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四是改革大學自主招生政策,使創新人才不受普通高考升學的束縛,創新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在自主招生上,大學可以與高中建立“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對接培養,給予創新人才傾斜政策,通過大學面試或復試就可以直升相應大學。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創新人才成長助力
培養創新人才是行政、高中和大學共同的責任,三方要明確目標,通力合作,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建立一個開放、立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一是雙導師培育。高中學校優秀學科教師與大學(科研院所)導師結合,建立聯合培養團隊,並在高中學校設立導師工作室,為每位學生選派一名成長導師和一名學術導師,由高中學校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成長導師”,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個性品質及學業方面進行跟進指導;由大學、科研院所教授、專家擔任“學術導師”,通過授課、課題、活動,及時發現學生的特點、專長,幫助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計劃。二是課題牽動。以適合學生的科技類課題或項目為載體,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可以由大學推出一批課題目錄和相關導師,高中學校從中選擇,也可以由高中學生自行提出合作的大學或科研院所,自主選擇導師和研究課題。三是開放教學。打破優質資源體制性壁壘,開放大學的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文體場所等,為提升高中學生科學素養服務。實施大學課程先修,或以學術論壇、講座、境內外學術交流、網上輔導、研討會等形式,為高中學生提供培養活動。
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創新人才成長奠基
為實現與大學的對接,高中要深化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創新改革。一是在課程設置上,與大學聯合,為學生開設專門課程、實驗課程和探究課程等,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二是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採用大小班結合製、走班制、學分制、分流制等多元教學組織方式;三是在教學方法上,以問題解決、項目、實驗、研究、對話、討論等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四是在評價方式上,改變評價方式,增加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評價,採用學分制、績點制等多元的評價方式;五是在教學管理上,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創新人才免修高中課程或提前選修大學課程,跳級、轉學、提前升入大學學習。

 

責任編輯: 魯楠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相關文章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