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義務教育佈局調整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提案

發佈時間:2018-03-05 11:23: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衛  |  責任編輯:魯楠

 

關於加快義務教育佈局調整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提案(胡衛)

摘要: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多,生育政策調整,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逐步凸顯,城區中小學尖銳的入學矛盾和大班額現象越演越烈,邊遠地區農村學校生源呈遞減趨勢。為此,建議:優化資源配置,使教育佈局科學合理;加大投入,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保障機制;推動人事體制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規範管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城鄉、區域、學校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建成覆蓋城鄉、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一個長期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
一、問題現狀
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結構的調整取得很大進展,義務教育的地區佈局在公平方面有了進展。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多,生育政策調整,尤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我國義務教育現有佈局正面臨城市人口形勢變化、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等多方面的挑戰。據調查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42億人,其中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94.77萬人,然而與之相配套的中小學建設卻遠遠沒有跟上,比2012年減少5.22萬所。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逐步凸顯,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差距仍較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佈局不合理,城區中小學尖銳的入學矛盾和大班額現象越演越烈,邊遠地區農村學校生源呈遞減趨勢,“小班額”問題越來越嚴重,部分村級學校甚至成為“空殼校”,造成大量教育資源閒置浪費。例如,深圳市2018年公辦小學一年級學位缺口6.1萬個,公辦初一學位缺口0.3萬個,多個區學位缺口巨大。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已成為制約我國義務教育品質提高的瓶頸,也成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二、原因分析
1.城區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由於城鎮化進程和城鎮教育資源與農村教育資源的落差,大量農村生源涌進城鎮,造成公辦學校生源爆滿,教育供給與城鎮化趨勢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不相適應,嚴重影響教育均衡、持續、健康發展。
2.城鄉間差距制約教育不公平。在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下,城市幾乎聚集起大部分的社會資源,多數農民家庭在承擔子女教育費用時表現出相當的困難。另外,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令流入城市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無法獲得與城市人同樣的權利和福利。
3.教育投入制度不合理。教育制度安排和財政投入總量的“城市傾向”和國家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體制,使農村的教育經費無法得到保證,加劇了教育不公平。
4.重點學校制度導致校際差異。重點學校制度由來已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快出人才的辦學效益,但同時帶來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特別是今天大量示範校的涌現,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
三、對策與建議
1.優化資源配置,使教育佈局科學合理
從人口和地理位置、學校的空間佈局、適度規模、學制設置、平均覆蓋戶籍人口、平均密度等方面,綜合考量我國城鄉校點佈局。要滿足教育規模的整體需要,滿足教育規律的基本要求,滿足就近入學的願望,適應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規律,實現義務教育規模、結構、品質、效益協調發展。教育佈局規劃要結合城鎮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不斷修訂完善佈局調整規劃,力爭規劃科學、務實、起點高、標準高,兼顧實用性與前瞻性,並注重留有餘地,滿足教育教學發展需要。
2.加大投入,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保障機制
依法落實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堅持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促公平、抓關鍵、提品質,更多向農村、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向義務教育傾斜,向基層教師和困難學生傾斜;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義務教育發展水準的差距;確保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儘量縮小縣與縣、校與校之間的差距,為穩定教師隊伍提供財政支援。
    3.推動人事體制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一要實現教師配置均衡。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資源,實施教師輪崗制,健全中小學校長公開選拔機制和正常的教師補充機制,落實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編制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根據部分農村學校班額小的實際,打破師生比的限制,配齊配足教師,特別是缺科教師,保證農村學校師資。二要完善交流培訓機制。國培計劃要繼續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實施城鄉學校結對“捆綁”管理,加強校長和骨幹教師的流動。加強校際之間橫向聯動活動,即聯合研究課題、聯合開發校本課程、聯合組織專題教研活動等。三要創新教師聘用錄取機制,改變只注重書面考試,不注重綜合表達、教書育人能力的現象。
    4.規範管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把均衡化發展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逐步消除區域、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構建均等化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提高城鄉教育一體化水準。注重從整體上提高義務教育的辦學水準,辦好每一所學校,努力縮小校際差距。一要探索集團辦學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對教育資源較好學校,可通過實施學區管理、建立學校聯盟、探索集團化辦學等措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合理分流大班額的學生,以滿足城鄉家庭享受優質教育的願望和需求。二是加強對民辦教育的支援。鼓勵民營企業在中心城區和各縣縣城創辦中小學,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教育事業,政府在用地、稅收、項目審批核準等方面給予支援和優惠。三要不斷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切實加大建設力度,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強校對弱校的“經驗傳輸、文化共建、師資互派、資源共用”等形式,促進城鄉學校和城鎮強弱學校的均衡協調發展。四要加快教育資訊化步伐,建設免費開放的基礎數字教育資源,實現民族和邊遠貧困地區州縣級學校教育資訊化建設全覆蓋。

 

責任編輯: 魯楠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相關文章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