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音樂大咖比爾•艾偉走進騰雲文化沙龍

發佈時間: 2017-12-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郜玉至

鮑勃•迪倫的業餘愛好竟然是鐵藝?

泰勒•斯威夫特一直面臨著來自音樂界的質疑:她唱的還是鄉村音樂嗎?

中國是否有自己的“鄉村音樂”?

 
美國音樂大咖比爾•艾偉走進騰雲文化沙龍

12月18日,第一期騰雲文化沙龍中,美國鄉村音樂名人堂前主席比爾•艾偉(BillIvey)、社科院學部委員朝戈金、知名樂評人鄧柯追溯了鄉村音樂的民族性和文化基因,還暢談了泰勒•斯威夫特屢次折戟格萊美鄉村音樂獎的原因、鮑勃•迪倫不為人知的興趣愛好等內容。

騰雲文化沙龍由騰訊社會研究中心、騰訊文化頻道、騰訊•大家欄目主辦,將不定期邀請全球文化名流與年輕網路大V對談,讓他們在網際網路的連接裏,燒出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鄉村音樂是如何“出村”的?

主講嘉賓比爾•艾偉曾任克林頓時期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主席,美國民俗學會會長,兩次擔任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主席,4次獲得格萊美獎提名。在鄉村音樂的發源地納什維爾,他曾是鄉村音樂名人堂主席。

鄉村音樂1920年代走出錄音棚南下美國,因為各大唱片公司壟斷了一大批藝術家的經紀和唱片版權,廣播公司不得不去南方采風,尋找那些沒有被所謂主流唱片公司認可的音樂家,邀請這些人來到電臺錄製繼而播放他們的唱片。30年代末期,鄉村音樂開始收取版權費,正式被納入音樂産業的價值分配鏈條裏。50年代開始,鄉村音樂來到大城市,受其他樂隊的影響,原本非常簡單的樂器,比如吉他、班卓琴、小提琴等,加進了鋼琴及其他樂器和電聲擴音,那時人們稱這種音樂叫“納什維爾”。

比爾認為,廣播對鄉村音樂的影響超越了對任何一種音樂品類的影響,它免費的屬性使其在大蕭條時期在美國電台中瘋狂生長,很快被民眾所接受。

知乎音樂意見領域、知名樂評人鄧柯提到另一個重要因素,即當時的錄音和擴聲技術取得了發展,讓歌手可以接近正常説話狀態的方式唱歌;鄉村音樂唱法簡單,取材生活,這樣一來更容易與聽眾産生共鳴。

泰勒已經“叛變”鄉村音樂

雖然鄉村音樂在藝術上並不保守,對於不同音樂類型和不同的人都非常開放,但其擁護者認為音樂要保持純粹性,不能和別的音樂種類比如民謠、流行等混雜。

鄉村音樂比較保守,而民謠比較激進。民謠的粉絲評價一首歌的好壞,是看歌曲是不是真正體現鄉村生活,是不是真正來自民間,但對於聽鄉村音樂的人來説,“他們更注重感受,即這首歌是否感動了我,而不在乎這首歌是否來自鄉村。”比爾説。

這幾年,泰勒•斯威夫特屢屢折戟鄉村音樂大獎格萊美獎,比爾稱是因為評委認為她的音樂屬於流行音樂,“流行歌手是不會被接受的。”比爾坦言,真正的鄉村音樂愛好者,不會特別喜歡約翰•丹佛,因為他起點是流行歌手,只是後來出了一些鄉村音樂風格的歌曲,因此有人質疑“他憑什麼佔據鄉村音樂電臺?”

電臺是鄉村音樂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平臺,歌手走紅之前需要經過廣播電臺的“蓋戳認證”。比爾講了一個故事,17歲的泰勒為了讓電臺播她的歌,前去電臺錄音棚錄歌,但現場出了狀況。不僅其經紀人買的零食沒有到,錄音的設備也不管用了,泰勒只能拿起吉他彈唱。僅兩首歌過後,在場的40個音樂評委便直誇小姑娘厲害,“可以馬上開始巡演”。

比爾認為,泰勒能夠只拿一把吉他唱歌並且能打動觀眾,這是鄉村音樂人必備的基本技能。

鮑勃•迪倫、鄉村音樂與諾貝爾獎

2016年10月,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震驚全球。對於他的獲獎,全世界都充滿了好奇。

對此,比爾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選擇。“我們只能猜測到底迪倫前期的政治活動,比如倡導國際和平、反戰反饑餓,多大程度影響了諾貝爾獎評委。”,

比爾和迪倫的故鄉離得很近,都在貧窮的礦區,兩人只見過一次,“除了音樂,迪倫最大的興趣是鐵藝”。

鮑勃•迪倫讓鄉村音樂的發源地聲名遠播。納什維爾當地有一群音樂家發明出一種不同的錄音方法:不讀譜,這種非正式的錄音方法非常有創造性,但大多數擁有這項技能的音樂家並不出名,他們只是作為陪伴音樂家出現在不同的錄音棚而已。

1966年春天,迪倫在演出間隙抽出時間來到納什維爾,在這些民間音樂家的幫助下,連續奮戰了幾天幾夜,完成了一張堪稱是搖滾史上最出色的雙唱片合集——《美女如雲》;投桃報李,迪倫把這些陪伴音樂家的名字放到了專輯上。於是,反倒是一位民謠歌手,讓美國鄉村音樂之都納什維爾名聲大噪。

除了這些創造性的陪伴音樂家,詞曲作者亦是納什維爾的重要財富和藝術源泉。比爾提到,迪倫在晚飯後,喜歡唱一對夫妻合寫的歌,他們經常吵架、鬧分手,但是又頻繁複合,並把這些故事寫在歌裏。

中國有鄉村音樂嗎?

“中國有很多少數民族,有大量的民歌,因此從音樂品質和風格上講,我們對鄉村音樂並不特別陌生”。社科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説,他認可通過實物追溯和感念過去的優美旋律的方式,“現在的新技術,比如手持移動終端、多媒體技術等,會給文學藝術的傳播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和生機”。

那麼中國的民間音樂是否可以對接到流行音樂産業當中?

鄧柯説,朱哲琴、薩頂頂等中國藝術家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雖然他們不是特別嚴格的鄉村音樂,但也帶有很濃郁的中國特色;比如刀郎在民間音樂形式中融入了一些中原地區小調;另外,日漸流行的喊麥,就是把比較簡單的流行音樂的節奏加上了曲藝。

鄧柯稱,目前中國在各個層面上,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把流行音樂和民間音樂之間做一些關聯,比如春晚舞臺上出現的“給你一點顏色”,就是把華陰老腔藝術形式和搖滾樂結合在一起。他鼓勵藝術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創作,因為采風會帶來很多靈感。

但在比爾看來,非英語的民間音樂很難進入美國主流文化,相比鄉村音樂的好處就是不管黑人還是白人,語言都是英語,不影響他們歌唱。

對此,朝戈金提到了行業內一種處理方法,比如歌手先用母語唱一段,後面再拿漢語唱,既能通過語言傳遞、母語來保持民族特性,也能在更大群體中推廣。

客戶端中查看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