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民:這五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都在1300萬以上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7-10-22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介紹情況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中國網10月22日訊 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舉辦第五場記者招待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這五年我們國家的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年均都在1300萬以上。

現場有記者提問: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我們勞動力的總量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請問我們是怎麼做到在就業工作當中保持總體穩定的?

尹蔚民表示,這五年我們國家的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年均都在1300萬以上,城鎮的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都保持在比較低的水準,這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勞動力總量高位運作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是不容易的,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的支撐。

尹蔚民從四個方面簡要介紹了相關情況。

首先,還是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視察就業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就業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這是最根本性的因素。

第二,得益於我們國家經濟保持了平穩健康的發展。雖然我們現在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是一個中高的速度,這樣就為就業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也就是説,就業的前提還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再加上我們國家這幾年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第三産業佔比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樣對就業的拉動能力顯著增強。在“十二五”期間,GDP每增長一個點,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大約是在150萬人左右。進入“十三五”之後,GDP每增長一個點,大約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是180萬人左右。因為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要高於第二産業對就業的拉動能力。

第三,得益於改革釋放的紅利。這五年,政府一直在推進簡政放權與“放管服”相結合,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發社會和市場的活力,持續降低就業創業的門檻。所以,商事制度改革之後,現在大約每天新增企業達到1.6萬戶,這是過去不可想像的,所以對就業産生了很大的聚集效應和拉動能力。

第四,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我們國家一直實行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而且在實踐過程當中,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政策的含金量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在就業方面,還是在創業方面,政府都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國家現在每年財政對就業的專項投入基本上達到近千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就有400多億元,應該説投入還是非常大的,支援的力度也非常大。最後一點,也是得益於廣大勞動者的積極參與。沒有勞動者的積極參與,我們就業的狀況也不可能有這麼好的一個局面,因為我們畢竟還是實行市場化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的路子。

責任編輯: 林凡凡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