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大會開幕

發佈時間: 2017-09-07 15:15:41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清水  |  責任編輯: 清水

 

 

201796日上午,內蒙古鄂爾多斯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有196個締約方代表團及相關國際組織、民間組織代表、嘉賓及部分國家元首約1400人出席盛會。

     阿拉善SEE會長錢曉華、第五任會長任志強等近百位企業家、政府代表等參與了會議。現場,阿拉善SEE還舉辦了邊會,聯動各方代表探討荒漠化防治方法,並結合阿拉善SEE13年來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經驗”。

 

  大會首次落地中國,體現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決心

 

微信圖片_20170906162304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主要任務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公約》新戰略框架,確認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並籌集資金支援。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與《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稱為“裏約三公約”,旨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荒漠化防治,推動土地荒漠化防治、治理和恢復,《公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締約方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

    本次大會是13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行,體現了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決心和力量。

    活動現場,阿拉善SEE會長錢曉華、第五任會長任志強、阿拉善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等與近百位與會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中,《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代表團代表紛紛表達了荒漠化防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舉辦多方跨界邊會,將阿拉善SEE的經驗分享給世界

    為更廣泛地傳播中國荒漠化防治聲音,聯動科學家等全世界一起推動荒漠化防治,96日上午,阿拉善SEE還聯動聯合國荒漠化防治公約官員、國家林業局領導、阿拉善SEE會員、專家學者、NGO代表、社區代表等近百人,舉辦以“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以社區為主體的多方參與荒漠化防治新思路”邊會。

   “我們願意把阿拉善SEE的經驗分享給世界”,邊會現場,阿拉善SEE會長錢曉華致辭稱,雖然環保公益事業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是就荒漠化防治而言,在網際網路+公益領域,“我覺得我們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因為用網際網路的方法來動員公眾一起來做環保公益,這是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把數億公眾連接在這個環保平臺上,為荒漠化防治作出了新的貢獻。”

 

微信圖片_20170906162100

    圖,96日上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開幕,阿拉善SEE聯動近百位企業家、政府代表等參與大會,並召開邊會。

 

 

 荒漠化防治應與當地居民直接利益相結合

    邊會現場,除UNCCD高級官員、國家林業局領導等針對荒漠化防治發表重要講話外,還舉行了《多樣性的中國荒漠》新書發佈會,以及與荒漠化防治相關的主題對話與討論。

   “艱苦奮鬥了13年,阿拉善SEE終於有了一些成績”,結合阿拉善SEE13年的經驗,阿拉善SEE第五任會長任志強發言稱,13年來,一群企業家來到阿拉善進行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一些寶貴經驗。任志強認為,荒漠化防治很重要的辦法是,與當地農牧民的直接利益相結合。“我們發現,荒漠化防治中,如果沒有與老百姓的直接利益相結合,荒漠化防治無從談起。阿拉善SEE通過用梭梭嫁接肉蓯蓉産生經濟效益,使得環境保護與老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當利益相關時候,老百姓就會保護梭梭,形成良性迴圈;另外我們提倡農民種植沙漠小米,沙漠小米可以節約水資源,我們用社會企業的辦法去收購、加工小米,形成‘任小米’品牌,幫農民增收”。

阿左旗吉蘭泰鎮巴彥烏拉嘎查書記潘多雲在發言時認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地居民挖肉蓯蓉、修路、燃燒,破壞了大量的梭梭林,導致沙漠化嚴重。2012年開始種梭梭樹,當地種植梭梭達10萬畝。在種植過程中,不僅國家有補貼,還通過嫁接肉蓯蓉提高了牧民的積極性,也提升了當地民眾的收入。

作為牧民代表,潘多雲表示,“未來將繼續帶領全體社員,為了荒漠化防治、提高牧民經濟效益,為子孫後代多做點微薄的貢獻。”

     “我們全社會都要參與,促進以社區為核心的沙區人民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社區脫貧致富與當地環境改善結合”,現場,阿拉善SEE基金會秘書長張立發出倡議,期望政府、企業、NGO、社區等一起致力於荒漠化防治。

 

   跨界聲音:阿拉善SEE在全球沙漠化防治中起榜樣作用

 

     在阿拉善SEE“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以社區為主體的多方參與荒漠化防治新思路”邊會現場,多方聲音盛讚阿拉善SEE13年來的努力,部分嘉賓對阿拉善SEE提出了建議。

責任編輯: 清水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標題圖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