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全國葫蘆絲巴烏展演交流活動在房山舉辦
發佈時間: 2017-07-28 10:53:23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孫磊
7月27日15時,房山區體育中心內座無虛席、樂聲飛揚,全國葫蘆絲巴烏展演交流音樂會在這裡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葫蘆絲、巴烏愛好者與現場觀眾一同,在悠揚的樂聲中,共同感受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活動在一曲節奏歡快、充滿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葫蘆絲巴烏愛好者紛紛登場獻藝,用極具傳統民族音樂特色的器樂、舞蹈、歌曲等舞臺藝術表現形式,表演了《葫蘆絲主題經典聯奏》、《新版夜深沉》等節目,技法嫺熟、藝術精湛、令人回味。“葫蘆絲王子”李春華一曲《山之子》再現原創作品之經典;女子十二樂坊青年演奏家孫源、雷瀅演奏的葫蘆絲與獨弦琴帶現場觀眾進入了音樂勝境;民族器樂演奏的大家馮曉泉、曾格格的出場更令全場歡聲雷動,一曲《天上人間》道盡了民族音樂的內涵和特質。最後,全場演奏者與觀眾共同吹奏葫蘆絲金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千人吹奏的場景和聲場掀起了音樂會的高潮。
展演音樂會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副會長王書偉等藝術家還為在前期展演活動競賽單元中獲獎的部分參賽選手進行了頒獎,山東代表隊獲得了積極參與獎、台灣代表隊獲得最具特色獎、新疆代表隊獲得最佳貢獻獎、北京房山代表隊獲得最佳表現獎,來自重慶75歲的李祥雍先生和來自寧夏5歲的張藝億小朋友獲得了最佳風采獎。
據了解,葫蘆絲、巴烏是産生於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兩種吹管樂器。葫蘆絲,用半截小葫蘆作為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築片。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時,左右兩根竹管同時發出固定的單音,與旋律構成和音。葫蘆絲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極富表現力,常用於獨奏和合奏。巴烏用竹管製成,演奏時橫吹上端,振動簧片發音。巴烏音量較小,音域較窄,但音色柔美,既可演奏抒情的、寬廣的音調,亦可演奏技巧性強的華彩樂段。合奏時巴烏音色易和其他樂器融合在一起,常用於伴奏舞蹈、獨奏等。葫蘆絲和巴烏由於指法用氣都是一樣的,所以被稱為“姊妹樂器”。為少數民族樂器的佼佼者,這兩件樂器,由於音色優美動聽,表現力豐富而近年來廣受大眾青睞。
此次由房山區承辦的全國葫蘆絲巴烏展演交流活動,通過葫蘆絲巴烏展演舞臺的搭建,促進了房山區與全國各地的藝術交流,增強了基層音樂文化的宣傳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實增加了音樂作品的社會效益和思想性。活動以弘揚民族音樂交流大舞臺為契機,提升了房山整體文化形象,激發了房山民族音樂發展潛力,營造出房山區音樂愛好者與全國音樂愛者互學、互助、互利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 孫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