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視點》:40年高考從“套路”到“燒腦”

發佈時間: 2017-06-14 10:52:3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孫磊

 
 
40年高考從“套路”到“燒腦”

2017年高考結束了,各種“奇葩”高考題又成為網路熱議的話題。今年浙江高考語文卷閱讀理解部分,選取了青年作家鞏高峰的短篇小説《一種美味》。文章的寫作背景置於物質匱乏的年代,描寫了主人公6歲時,一家人第一次喝魚湯的記憶。文章最後寫道,從鍋裏跳出來的魚“眼裏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而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正是要求考生對“詭異的光”進行理解。考試結束後,不少考生戲稱“十年寒窗,敗給了一條草魚。”

伴隨著考生一頭霧水,“詭異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鞏高峰微網志也被眾多考生“圍觀”,向其尋求他的“標準答案”。鞏高峰近日表示,這套閱讀理解題之所以被眾多考生“喊難”,可能因為考生大多是95後這代孩子,完全沒有那種生活經驗,也沒辦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情緒。

不僅高考題被大家吐槽,類似的“燒腦神題”在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中也並不少見。

高考後的第一個週末,被稱為“自主招生周”。“你有沒有想過井蓋為什麼是圓的?廁所和黑板到底有啥關係?”這倆問題就是山東大學自主招生中的面試題。

“梁祝化蝶的故事裏,為什麼梁山伯與祝英臺會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鳥或者連理枝?”在南京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筆試文綜的考卷上,這道“梁祝化蝶”考題同樣讓考生們腦洞大開。對此,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認為,這道開放性考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考查考生對於文化的理解,考生的回答能夠做到有依據、自圓其説就可以了。而井蓋為什麼是圓的、廁所和黑板關係是在考查學生深度思考能力。

對於今年高考題的特點,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余黨緒表示,通過十幾年的學習,學生們“掌握了十八般武藝,形成了各種套路”,如果給學生呈現太多抽象的東西,學生們很容易就會套用到某一個“套路”上,這個時候學生運用的是知識的簡單轉移的能力,而不是真正的思辨能力。

高考題,可謂是從以前的“套路”變化到現在的“燒腦”。高考問題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教授劉海峰則表示,40年來高考試卷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的高考試卷不僅是試卷還是很好的科研成果。恢復高考40年來,通過高考的公平競爭,為高等學校選拔了千百萬合格的學生,經過培養造就,許多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我們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時,應充分肯定高考的積極作用。作為“量才尺”,高考摒棄了權力、出身和人際關係對選才的干擾,保證了個人憑才學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責任編輯: 孫磊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標題圖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