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跨越山河大海的友誼之橋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7-05-13
一帶一路:跨越山河大海的友誼之橋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獲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有5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相關的合作協議。
三年多以來,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通”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助推器。
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心的溝通才能帶動政策的溝通,政策的溝通才能帶動基礎設施的溝通。因此,“民心相通”是助推劑,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和長久保障。在中資企業工作的孟加拉司機卡姆若的親身經歷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卡姆若·伊斯拉姆,是中鐵大橋局帕德瑪橋工地上一位敬業的司機。由於工作成績突出,2016年3月,中鐵大橋局集團還曾授予他五一勞動獎章。
卡姆若:“在中鐵大橋局工作非常開心,很好。我的爸爸媽媽,老婆小孩都為我在中鐵大橋局參加修建大橋感到高興,我的家人們都非常開心,讓我在這裡好好幹。我喜歡MBEC(中鐵大橋局)。”
一帶一路建設有力促進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繁榮,更多像卡姆若這樣的當地人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紅利。只有切實地為各國人民謀福祉,才能堅定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民心相通才能更好地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推向更新的高度。
目光轉向哈薩克,同樣是在中資企業工作的葉爾森也有滿滿的“獲得感”。
葉爾森是中國有色集團出資企業中色股份哈薩克巴夏庫現場項目部一名司機。從2014年初開始,也是巴夏庫項目建設的初期,他憑藉豐富的駕駛經驗,被聘用為項目現場的一名司機,至今已在中色股份就職三年有餘。
葉爾森:“非常喜歡和中國人一起工作,他們非常和善也非常好客。我最開始來這兒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他們是非常好的一個民族,我很喜歡。我覺得NFC是非常團結的一個公司,公司的領導和員工關係以及在這的工作都很令人感到愉快,他們給在這工作的所有員工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非常喜歡。”
葉爾森對中國的情誼,代表了許多沿線國家人民的心聲。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參與其中,他們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最直接受益者和最堅定的支援者。推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是“一帶一路”的宏願之一,各國人民共用和諧、安寧和富裕的生活,實現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全面進步才是“一帶一路”的終極追求目標。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由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開拓而成的,是亞非拉各國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連接不同地域與不同文明的紐帶。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對古絲綢之路的繼承和提升。在新絲路上,有人在家鄉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也有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開啟人生新的挑戰。
Rukia 來自坦尚尼亞,目前是四達時代集團的一名斯瓦西裏語配音演員。2016年,Rukia參加了四達時代在坦尚尼亞舉辦的中國影視劇斯瓦西裏語配音大賽,憑藉優異的表現進入前十名,並獲得了到中國工作,為影視作品配音的機會。
配音演員的工作不僅讓Rukia體驗到了不同的人生,更讓她成為了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中國工作的經歷使Rukia逐漸了解並喜歡上中國文化,也身體力行傳播著非洲文化。
Rukia:“我來到了這裡,我學到了很多中國文化,中國人怎麼烹飪,有什麼美食。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美食。所以,當我們聚在一起,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我們就能交流。
配音的時候,我是用我的語言在向他們傳播(中國文化),讓那些不了解的人通過配音了解。是的,配音起了很大作用,配音是文化學習和交流的最前沿。”
“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和平合作互利共贏,要想共謀發展先靠文化,只有文化的碰撞才能讓心貼得越來越近,有了友誼一切都好辦。rukia只是新絲路文化使者的一個代表,三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機制不斷完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豐富多彩,如文化年、旅遊年、藝術節等。依託一帶一路沿線的“孔子學院”,漢語、書法、太極等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被沿線各國人民熟知和喜愛。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新的歷史時代下“一帶一路”還將承載絲路精神,堅持開放多元,促進交流,共同努力,以和平發展為根本,以區域合作的平臺架起合作友好的橋梁。“一帶一路”拉近了各國人民的距離,作為一條聯通各國貿易往來的合作之橋,也作為沿線各國人民團結合作的友誼之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