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北京—東京論壇”在東京開幕
發佈時間: 2016-09-28 10:40:14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劉穎穎
中國網東京9月27日訊 9月27日,由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舉辦的第12屆“北京—東京論壇”在日本東京開幕。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面向亞洲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日合作”。600余位來自中日兩國政界、經濟界、企業界、學術界、傳媒界的嘉賓,將在雙邊政治與外交、經濟貿易、媒體與文化、安全,以及人文交流5個分論壇中,對涉及構建東亞和平穩定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經濟改革新局面與中日合作、國民感情改善與中日媒體合作、加強分歧與危機管控及安全合作、以及人文及地方交流如何給兩國關係注入新的活力等領域的重要議題展開討論。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出席了論壇開幕式,並做了主旨演講與致辭。
唐家璇在演講中高度評價了本屆論壇的主題契合兩國關係現狀及其對外影響,富有深刻涵意。他指出,中日兩國作為兩個大國,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更大責任,承載著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更高期待。兩國關係變化的影響早已超越雙邊範疇,不同程度地向地區和國際社會傳導,兩國各界均應對此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
在談到應該如何發展當前中日關係時,唐家璇提出了三點意見。其中包括,中日兩國要遵守共識,維護政治根基。以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發展兩國關係的“壓艙石”,2014年年底雙方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是兩國關係改善的“安全閥”,管好老問題,防止新問題,確保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動搖。
要端正認知,形成良性互動。將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關於“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表態反映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
要繼承傳統,弘揚友好理念。唐家璇強調,要適應時代發展,充實友好新的內涵,賦予友好新的生命力。在此進程中,雙方要努力實現互助、互信、互諒、互鑒。
他建議中日雙方一要正視歷史淵源,珍惜當今中日關係的發展成果,開闢更加美好的未來。二要維護和平海洋,將海洋成為雙方合作的試驗田,而非衝突對抗的角鬥場。三要拓展互利合作,擴大共同利益支撐點,為其他國家發揮示範效應。四要擴大國民交流,培養更多的民間友好分子,引導更多民眾關心支援中日關係,為中日關係改善夯實社會基礎。
會上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下一步中日關係的改善指明瞭方向。他建議雙方嘉賓在論壇上重點關注以下四個問題:一是理順相互認知和定位;二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三是通過合作夯實兩國關係物質基礎;四是通過論壇增進兩國社會各界的相互理解。他期待中日嘉賓能就中日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提出更多富有前瞻性和創造性的真知灼見。
福田康夫在演講中提到,當前中日關係面臨一些問題,兩國當務之急是避免現狀進一步惡化。日中兩國領導人在G20杭州峰會上就改善兩國關係達成共識,現在需要兩國的有識之士將其付諸實踐,幫助雙方民眾理解兩國互惠互補的關係。日中立足全球視野開展合作,不僅對各自國家,對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都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岸田文雄在致辭中表示,日中兩國共同肩負著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繁榮的責任,相互合作是兩國唯一的選擇。正如G20杭州峰會上,日中兩國領導人會談達成的一致意見中提到的,兩國要在能合作的領域開展合作,擴大積極面,減少消極面。
他強調,提升兩國間的國民感情,是強化日中關係的基礎。希望以“東京—北京論壇”為契機,推動日中兩國各層次的交流對話,進一步促進日中相互理解,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日中關係。
開幕式上,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國際文化會館理事長、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明石康分別代表“北京—東京論壇”的中日主辦方致辭。
周明偉在致辭中談到,中日比鄰而居的局面無法改變,兩國要做好鄰居,實現互信、合作、共贏,這不僅需要雙方都有好的意願,還要有相互遵守的相處之道、之規。而中日之間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就是相鄰相處最重要的“道”與“規”。兩國元首在G20杭州峰會上的共識,應該是辦好本屆論壇,開創兩國交流新思路、新模式、新領域,尋求新動力的重要遵循。
明石康在致辭中認為,日中兩國領導人在G20杭州峰會上的會談基於戰略互惠精神,在致力擴大兩國關係積極面,管控危機與提升相互國民感情方面達成了共識。這為日中關係的改善與實現合作領域的談判創造了基礎。他期待兩國論壇嘉賓能在具體領域展開積極討論,為本屆論壇收穫更多成果。
在當前中日關係總體穩定但依然脆弱,新老問題複雜交錯的關鍵時期,第12屆“北京—東京論壇”雲集中日兩國智庫及各界有識之士,立足推動中日關係繼續向前發展,放眼兩國合作共擔亞洲及世界和平發展重任,進行多領域、全方位的交流探討,為開闢中日關係新局面凝聚共識、尋求路徑、貢獻智慧。
“北京—東京論壇”自2005年舉辦以來,堅持推動中日兩國相互交流與了解,促進中日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經過12年的努力,該論壇已成為中日最重要的高層次民間交流平臺之一。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