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全真高道丘處機的濟世情懷

發佈時間: 2015-12-28 14:33:26  |  來源:    |  作者: 吳婧  |  責任編輯: 吳婧

全真高道丘處機的濟世情懷

全真高道丘處機的濟世情懷

    795年前,那時候的整個中國被連綿不斷的戰火籠罩著,南宋、金、蒙古三國之間的戰爭此起彼伏,生靈涂炭,民不聊生。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帝國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世界末日仿佛已經不遠了。

    丘處機

丘處機

    這個時候,一個老人從中國的東海之濱出發,一路向西疾馳而去。他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救人。“欲罷干戈致太平”,拯救天下的黎民百姓是他的心願。為此他要西行萬里,去見那個要征服天下的成吉思汗。西行之路漫長遙遠,其中不乏中原人很少走過的高山峻嶺沙漠戈壁草原沼澤。前途未卜,凶多吉少。這些難以估量的困難對急於拯救倉生的這位老者來説已經無足輕重,他要以自己的赤誠之心感化這個殺人如麻的軍事統帥。

    自漢唐以來,這條西行之路只有張騫、班固和玄奘留下過史料記載。不過與前輩不同的是,這位老人此次西行身負的是救濟天下蒼生的使命。

    於是1220年1月18,迎著料峭的春風,這位已經73年的老人毅然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這一去就是三年,一路上經過了現在的蒙古國、吉爾吉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阿富汗等國家。老人行走的路線其實就是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線,一路上他看到戰後滿目蒼夷如地獄般的世界,他對和平的追求更加堅定,他行進的速度也更快了。

    “又明年,趣使再至,乃發撫州,經數十國,為地萬有餘裏。蓋蹀血戰場,避寇叛域,絕糧沙漠,自崑崙歷四載而始達雪山。”--《元史•丘處機傳》

    1222年4月5日在阿富汗達興都庫什山八魯灣,這位老人受到成吉思汗的熱情款待,他們在雪山論道,老人以敬天愛民為要務,勸成吉思汗止殺保民。

    “太祖時方西征,日事攻戰,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錫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書之,且以訓諸子焉。”--《元史•丘處機傳》

    雪山論道後,成吉思汗應該感同身受,為老人深厚的德性和道學所折服。論道不久,成吉思汗就退兵了,準備回到他的故鄉--蒙古大草原。

    蒙古人從中亞退兵了,然而戰爭並沒有停止下來。從窩闊臺、蒙哥到忽必列,蒙古人一直在四處征戰。不過,攻打中亞諸國時的屠城現象在以後的戰爭中很少出現過。

    雪山論道對成吉思汗的影響很大,他讓人把論道的內容記錄下來,翻譯成蒙古文,並讓其子孫後代認真參悟學習。雪山論道影響了蒙古國的宗教民族政策,同時也確定了道教在蒙古國的地位。成吉思汗錫給這位老人虎頭金牌,要他掌管天下道門事務,老人用這個虎頭金牌在中原地區建觀立廟,濟世度人,救人無數。

    這位老人家就是被乾隆皇帝尊稱為“一言止殺”,有“致世奇功”的丘處機。

    清代的學者陳垣説過,在金元兵亂之際,道教對於中華民族血脈的延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代學者牟鐘鑒先生説,丘處機對於人類文明史有著卓越的貢獻。

 

責任編輯: 吳婧
標題圖片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