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齡宮”造型如項鍊吊墜 航拍圖片引熱議
發佈時間: 2015-11-10 08:52:44 | 來源: 上海東方高清 | | 責任編輯: 吳愛鳳
南京“美齡宮”造型如項鍊吊墜 航拍圖片引熱議
近日,南京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組航拍的“美齡宮”照片刷屏了。陵園大道上綿延數公里的法桐形成“項圈”,美齡宮猶如一顆水滴狀吊墜裏裹著的“寶石”,靜靜依偎在紫金山腳下。
看過圖片後,有市民借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那串項鍊的名字,稱美齡宮為“紫金山之心”。不少網友被“蔣介石的浪漫”感動,有網友感慨:“這是多麼浪漫的人,在南京製造的一場曠世愛戀的紀念!”
有民間傳言,美齡宮是蔣公介石送給宋美齡的別墅,特地把它設計成“項鍊”形狀。在北青報記者查閱的相關資料中,一些資訊似乎也在印證著這種猜測。
據媒體報道,美齡宮“觀鳳臺”周圍有34根漢白玉欄杆,上面雕刻著鳳凰,環著小樓的燈柱也是34根,“34”與宋美齡的生日(西曆)3月4日暗合。而蔣介石1930年提出建造這座別墅時,出生於1894年的宋美齡也正好是34周歲。
未提出是送給宋美齡的禮物
據公開資料,美齡宮建於1931年,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原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後因蔣介石、宋美齡常在此居住,才被人們習慣稱為美齡宮。
昨日,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聞慧斌處長向北青報記者介紹,美齡宮是1931年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時,修建的國民政府主席官邸。
“這個官邸是官方的,沒有特意提出來是送給宋美齡的禮物,並且這也不是蔣介石自己掏的錢,是從國庫裏掏的錢。”聞慧斌説。
專門研究南京本地建築的盧海鳴肯定了這個説法,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報告》的記載,1930年秋天,蔣介石向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借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1930年10月24日,陵園管理委員會在第24次會議上,對蔣介石的提案進行了討論,最後決議“照辦”。
在盧海鳴看來,所謂美齡宮建造時設計好一條“項鍊”,很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介紹,美齡宮並非此地最早的建築,在建造美齡宮以前,這裡本是中山陵的一處警衛部。他曾經親自看過美齡宮的建築設計圖,裏面沒有關於模擬項鍊的記載。
據記載,美齡宮最早的建築預算是26萬銀元,但最後實際花費了32萬銀元。這筆錢先是由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墊付,後來南京市財政局也出資墊付了一部分。美齡宮給兩個部門留下的財政大坑最後是蔣介石動用國家財政總預備費報銷來填補上的。
對於這個別墅是蔣介石給宋美齡的禮物,聞慧斌説:“民間確實有這個説法,説蔣介石為了給宋美齡送34歲生日禮物,所以建了這個美齡宮,不過,從史料記載上看,找不到證據支援。”
實際上,確定建造別墅後,美齡宮的實際建造工作是由當時的南京市政府接手了,由市府工務局局長趙志遊親自設計,市工務局技正(專門負責技術業務的官員)負責主辦。
盧海鳴表示,美齡宮也不是這個建築真正的名字,最早的名稱叫小紅山別墅,或者“小紅山國民政府主席官邸”。主要的功能是為蔣介石到中山陵時休息、禮拜使用,並不是送給宋美齡的別墅。美齡宮的名字是上世紀40年代才從民間傳出來的。
由於年久失修,美齡宮于2012年12月開始維修,2013年9月竣工,時任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的劉東華處長負責了此次工程。
劉東華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齡宮的歷史檔案都是從“官方記錄”裏能查詢到的,但不管是蔣介石“授意”,還是宋美齡“要求”都沒有任何記載。
項鍊形狀的樹木並非同一時期種下
航拍照片裏,成排的法桐層層疊疊,形狀猶如一條項鍊,很是壯觀,網友稱這是“世界上最牛的項鍊”。昨日,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些法桐並不是同一時期種下的。
聞慧斌向北青報記者介紹,陵園大道上形成“項圈”的法桐是1925年至1929期間修建中山陵園時種下的,後來,蔣介石看中了小紅山這個小山坡才開始新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而圍繞美齡宮一圈形成“吊墜”的法桐一直到1934年才種下。
在一張上世紀30年代拍攝的美齡宮照片中可以看到,美齡宮周邊的樹木稀疏,完全看不出今天項鍊一樣鬱鬱蔥蔥的樣子。
聞慧斌説,網友們看到的項鍊其實是美齡宮的車道,車道兩側栽種著梧桐樹,到了秋天就成了這個樣子。確實有傳言説這條車道是由宋美齡設計的,但目前來看,沒有任何歷史證據。
“當時小紅山還沒有路通到陵園大道,1934年主席官邸快完工時才開始修路,於是有了旁邊的兩條路。”聞慧斌説,“形成心形形狀應該説是一種巧合吧,至於有沒有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就不得而知了。”
盧海鳴也贊同這一説法,他舉例説,今天很多人説中山陵的造型如同一尊警鐘,但當時的設計者呂彥直接受《申報》記者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這種“警鐘”的造型並非有意為之,只是“偶然”而已。“實際上很多建築最初設計的時候考慮的只是‘美’的因素,但是後來陰差陽錯有了更多的解讀,這很正常,但歷史上是否存在 ‘最美項鍊’的設計,還需要依靠歷史證據來説話。”
責任編輯: 吳愛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