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人民日報:承擔責任,日本才是“正常國家”

發佈時間: 2014-08-15 08:02:03  |  來源: BTV新聞  |  作者: tianmai  |  責任編輯: 劉璟

 

無論對中國還是日本,8月15日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69年前的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但在伴著電波雜音播出的《終戰詔書》中,卻並未出現“投降”字眼。直到今天,日本對“8·15”的稱呼仍未統一。在討論會中,它常以“戰敗日”出現,而政府和媒體則通稱這一天為“終戰日”。

今年8月,“戰爭與和平”照例成為日本的熱門話題。由多名日本學者組成的“村山談話繼承發展會”日前表示,《終戰詔書》稱與美國、英國交戰“4年”,完全沒有觸及中日戰爭以及日本在亞洲的殖民侵略歷史。就在同一週,靖國神社拒絕了分祀甲級戰犯的提案,仍把二戰定性為“旨在自存自衛”,並且表示歡迎首相、閣僚,甚至天皇前來參拜。可以説,戰爭結束了,重建和平的命題卻一直在延續。

對於“8·15”日本首相會不會有跟靖國神社有關的舉動,會不會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式”上提起侵略,媒體眾説紛紜。安倍晉三卻在這段時間躲進富士山腳下的高爾夫山莊休假,其間返回老家山口縣,為其身為甲級戰犯的外祖父岸信介掃墓。在就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定向媒體説明時,依舊是“毫無邏輯卻充滿感情”的理由—“我再次(在墓前)發了誓,將繼續保護國民的生命及和平的生活”。

亞洲各國人民經常不解,為何日本對於侵略戰爭性質的爭論會經年日久,始終不能達成共識,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膽敢公開否定大屠殺、慰安婦等各種戰爭罪行。觀察8月份日本上演的種種細節就可以看出,69年前,日本的投降意圖並不純粹,對戰爭罪行的追究並不徹底。因此,軍國主義形式上被粉碎了,但逃避責任的思想卻留下了種子,如今長成了蔓延的右傾化荒草。

“我們不能忘記戰爭給日本造成的巨大傷害,因此今天要堅守和平。”日本政治家不斷強調的這句話聽起來並不錯,但卻有意無意地掩蓋了最重要的問題。那場戰爭是日本發動的對外侵略戰爭,給被侵略國家帶去了巨大傷害。如果對內總是不能清算戰爭發動者的責任,對外總是不能接受戰爭加害者的罪名,又怎麼讓人相信侵略不會在“和平”的名義下再次發生?

承認侵略戰爭的真實,保持對戰爭罪行的反省,不僅是二戰後和平的原點,更是避免本民族認識分裂、與外民族重構信任的基礎。紐倫堡審判之後,德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都在繼續追究納粹犯罪分子,搜查嫌犯案超過了10萬件,其中6000多件被判決有罪,但在日本是零。實際上,東京審判放過了“731”部隊人體實驗、使用細菌和化學武器、強徵“慰安婦”等大量戰爭罪行。直到現在,日本人對本國罪犯的審判都是零。一些右翼連東京審判的成果都想篡改和否定。

1956年,日本政府在《經濟白皮書》中宣佈“戰後已經結束”。著有《戰後責任論》《靖國問題》等作品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高橋哲哉認為,這是一種忘卻的政治宣言,其中隱藏著否認或者不願正視現實,想給戰爭的記憶貼上封條的企圖。距離二戰結束已近70年,甚至離所謂的“戰後結束”也已近60年,但“戰後”從來也沒有結束。由於日本的逃避,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受害者紛紛站出來證言和追究。而在日本國內,戰爭親歷者余生都在分裂的認識中生活,年輕人則在掩蓋中成長,或是走向“另類”的錯誤歷史觀,或是乾脆沒有歷史觀。

在日本快速右傾化的今天,所有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逃避責任,“戰後”就永遠不會結束。只有儘早承擔責任,正視歷史,日本才能恢復到“正常的國家”。正如《朝日新聞》社論所説:當年日軍在亞洲各國遍燃戰火,這樣的歷史絕不能忘記。把這稱之為自虐史觀是愚蠢的,為了表面的國家威信掩蓋過去是可恥的,能夠正面接受和總結過去的教訓,才算得上一個正常的乃至值得驕傲的國家。

 

責任編輯: 劉璟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