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德芙巧克力反式脂肪酸較高 攝入過量有害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4-02-12  內容來源: 消費者報道

    2014年的元宵節和情人節重合,這個特殊的日子,有著特殊代表性的季節性糖果——巧克力,備受追捧。在各大超市中,各式各樣的巧克力被擺在顯眼的位置。

  巧克力的甜蜜順滑讓人渴望,更是年輕女士們鍾愛的零食。不過,其中含有的脂肪含量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一直為消費者警惕。巧克力吃多會胖嗎?會影響身體健康嗎?哪個品牌的巧克力更好?

  1月,《消費者報道》送檢了德芙、好時、明治、瑞士蓮和金帝5品牌可可脂巧克力,以及德菲斯、徐福記、金絲猴和怡濃4品牌代可可脂巧克力進行第三方檢測,以期給消費者選購提供參考。

  反式脂肪酸有危害

  2013年7月,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佈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準及其風險評估》中,巧克力糖果類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巧克力中使用了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原料——代可可脂。

  在37個代可可脂巧克力樣本中,有7份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9.00g/100g以上,最高的達到15.60g/100g。

  反式脂肪酸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産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改性後的油稱為氫化油)。這種加工可防止油脂變質,改變風味。反式脂肪酸有天然存在和人工製造兩種,在餅乾、奶油、巧克力、薯條等食品中都存在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增多以後,它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性。”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廣平對記者分析道。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鄧澤元教授告訴記者,反式脂肪酸是對人體是有害的,攝入過量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此前,鄧澤元教授曾通過對一千多人的血液樣本進行過分析,發現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和心血管病發病率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性。

  2013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于當地時間11月7日宣佈,決定初步禁用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並要求美國食品行業逐步淘汰人造反式脂肪。這一消息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代可可脂巧克力反式脂肪酸含量高

  在含有反式脂肪酸食品的名單中,總少不了代可可脂的身影,這也讓不少喜歡吃巧克力的消費者表示擔心。因為在很多巧克力的配料表中就含有大量代可可脂。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從天然可可豆中制得的硬性天然植物油脂的天然可可脂,口感不油不膩;代可可脂是一種由動物蛋白油脂、植物油脂與可可粉相混合的油脂,是一類能迅速融化的人造硬脂,在物理性能上接近天然可可脂。在巧克力製作過程中,代可可脂都要經過氫化的過程,因此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也是一種擔憂。

  記者在多家超市銷售的各種品牌巧克力配料表中都能看到代可可脂、氫化植物油等字樣。根據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産過程中使用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脂時,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但這些品牌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或標稱為零或不標注。

  那麼,這些巧克力中的反式脂肪酸真的為零嗎?

  本次《消費者報道》送檢的9款巧克力進行了反式脂肪酸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9品牌巧克力均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其中德芙香濃黑巧克力和明治黑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為0.13%;代可可脂巧克力中,怡濃代可可脂巧克力和徐福記奇歐比金心型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的反式脂肪酸最低,僅為0.03%。但是這9款巧克力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或標稱為零或不標注。

  對此,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衛生部2007年12月頒布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範》規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點0.3g/100g時,可標示為“0”。因此,配料使用了代可可脂與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標注為“0”並不衝突。

  金帝相關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金帝醇濃黑巧克力産品中檢測出來的0.04%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於用於製作金帝巧克力的乳製品,屬於天然反式脂肪酸。

  含量為零的背後

  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分為加工來源和天然來源。加工來源主要是來自油脂的部分氫化及植物油的精煉脫臭。

  從本次檢測結果來看,9品牌的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均小于0.3g/100g,在“0”界限值下,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限值。

  “反式脂肪酸含量跟植物油氫化的程度有關;氫化度完全飽和化,可能反式脂肪酸會比較低;氫化度比較低,反式脂肪酸可能會高些。”鄧澤元教授對記者説。

  東莞徐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代可可脂是生産代可可脂巧克力産品的主要原料,公司採購的代可可脂中反式脂肪酸在1%以下。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協會在積極推動生産企業儘快改進生産工藝,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有一些生産廠商已經改進或採用了新的生産工藝,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較低。

  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曾在媒體上表示,中國沒有必要禁用反式脂肪酸,國內食品行業應該做的是,儘量減少反式脂肪酸在加工食品中的出現。

  中國巧克力真實“含金量”難分辯

  能否通過檢測來了解巧克力中真實的可可脂含量,避免花高價卻買了劣質代可可脂巧克力?目前,這在中國還無法實現。

  本刊記者 王敏蘭

  在企業的宣傳中,巧克力除了被賦予感情上的意義之外,還被認為是健康的食品,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實際上,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又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巧克力産品,真正起到保護心血管作用的主要是可可粉含量高的品種,而並非人工製造的代可可脂。

  代可可脂成本低、工藝簡單,但其與天然可可脂完全不同。然而,不僅一般人肉眼很難分辨兩者,《消費者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相關標準中並無可以依據的檢測方法來辨別巧克力的“含金量”。

  選巧克力看可可脂含量

  眼下,各大商場最醒目的位置擺滿了多種不同品牌的巧克力。這些巧克力除了外形不同之外,價格差異也非常大。一款可可脂含量在32%以上的瑞士蓮巧克力,售價高達35元/100g。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相對較低。其中,金絲猴Love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售價僅為7.56元/100g。

  為何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差異如此之大?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鄭建仙教授向記者解釋,可可脂是在製作巧克力和可可粉過程中從可可豆抽取的天然食用油,是製作真正巧克力材料之一,價格非常貴。而代可可脂是以植物油為原料,經人工方法製成的一種熔點和口感近似于可可脂的配料,價格比較便宜。

  可可主要分佈在亞馬遜河上游的熱帶雨林,中國並不生産可可,需要從迦納、巴西、尼日利亞等國進口。記者從多個巧克力原料供應網站了解到,天然可可脂的價格達到了每噸3萬元以上,而代可可脂的價格則在每噸7000元至8000元。

  除了價格上的差異之外,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對人體的作用也大不相同。

  “可可脂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對人體心血管起到保護作用。因此,可可脂的含量也被稱為巧克力的含金量。代可可脂則沒有這種功能。選擇巧克力時,要關注裏面的可可脂含量。”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季順英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

  可可脂真實含量難檢測

  2003年,中國開始實施《GB/T19343-2003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的標準,其中規定黑巧克力的可可脂(以幹物質計)要求達到18%以上,白巧克力的則要求達到20%以上。巧克力中非可可植物脂肪的添加量不得超過5%。如果超過5%,則該款食品實際上不能稱為巧克力。

  但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從外形上很難分辨出來,加上兩者價格差距大,不免有企業為降低生産成本,在可可脂巧克力中加入大量的代可可脂,卻冒充可可脂巧克力。據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巧克力産品銷售額近120億元,其中,在消費掉的巧克力當中,代可可脂巧克力約佔70%。

  能否通過檢測來了解巧克力中真實的可可脂含量?

  就此,記者諮詢的包括SGS、華測和廣州質檢院等多家檢測機構的工程師。他們表示,按照目前巧克力的國標,需要提供企業的原始配料表才能夠進行可可脂的檢測。而事實上,普通的消費者根本不可能拿到企業的原始配料表。

  2005年,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抽檢33批次巧克力産品,合格率達到了100%。但品質指標只包括水分、細度、脂肪、蔗糖等4項。而可可脂含量,由於沒有法定的檢測方法,並沒有進行檢測。

  中國烘焙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汪國鈞原是巧克力國標制定者之一。他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巧克力中的可可脂檢測非常複雜,成本高,一直都還沒有比較有效的辦法來檢測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含量,只能根據企業給出的配料表來計算。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需要企業按規定進行標注;另一方面,如果消費者有疑問的話,可以通過質檢部門來協助,查詢企業的配方。

  2009年,國家開始制定新的巧克力國家標準,在《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的新標準起草中,明顯的是新增加了“可可脂和黑巧克力中類可可脂量化方法”的內容。新標準由中國商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負責組織制定,記者從該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標準仍處在審核階段,還未正式實施。

  外國品牌更值得信賴?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外資品牌拿走了中國巧克力70%的市場份額,中國本土品牌只佔30%。巧克力在國外已有100多年曆史,似乎消費者更親睞國外品牌的巧克力。那麼,外國品牌的巧克力“含金量”是否更足呢?

  記者了解到,在俄羅斯和歐盟,都有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含量的檢測方法。在俄羅斯,《GOST R 53164-2008糖果對巧克力産品的幹脫脂固體可可含量的測定方法》和《GOST R 53156-2008糖果巧克力産品裏幹可可固體總含量的測定方法》都規定了巧克力的檢測方法。

  在歐盟,2003年實施的相關新規規定,容許巧克力生産商在保持可可脂的最低含量情況下,使用不超過5%的非可可植物脂來生産巧克力。在歐洲國家裏,比利時、義大利等國食品生産商傾向於用100%可可脂製作巧克力,而英國等國生産商傾向於在巧克力裏添加植物脂肪。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最新的“可可脂和黑巧克力中類可可脂量化方法”就是借鑒了歐盟的檢測方法制定的。

  與中國沒有實驗室可以承擔可可脂的檢測不同,歐盟多個國家的實驗室可以進行可可脂含量的檢測工作。2006年,香港消委會就曾將11款純巧克力送往法國實驗室進行可可脂的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1款産品都沒檢出價格便宜的非可可植物脂。

  但香港消委會同時指出,市面上的不少巧克力在其包裝上成分標明含植物脂,消費者購買巧克力時要細心閱讀産品標簽,了解所含成分。

  脂肪含量德菲絲居首

  實際上,巧克力中的可可脂並不使人發胖,但其中添加的單糖類、植物油、代可可脂等卻是長胖元兇。為此,不少科學家在研究低脂巧克力。

  本刊記者 王敏蘭

  吃巧克力會發胖?這是很多消費者擔心的問題。實際上,巧克力中的可可脂並不會使人發胖,適量食用優質巧克力,讓你享受美味的同時,還能保持苗條身材。

  不過,巧克力中添加的單糖類、植物油、代可可脂等卻是長胖元兇。

  吃巧克力會發胖?

  巧克力的美味讓很多女性都非常喜歡。但不少在商場選購巧克力的消費者均向記者表示,巧克力是高脂肪的食品,吃多了容易發胖,為保持苗條身材,一般不敢多吃。

  科學研究早已證明,攝取過量脂肪會增大患上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取脂肪量應不多於65克。

  巧克力中的脂肪含量到底有多少?吃巧克力真的會發胖嗎?

  《消費者報道》此次的檢測結果顯示,9款巧克力脂肪含量在28.4g/100g至51.0g/100g。其中,德芙香濃黑巧克力的脂肪含量最低,為28.4g/100g;德菲絲松露形代可可脂巧克力脂肪含量最高,達到了51.0g/100g,約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八成。

  “吃巧克力會發胖是消費者的一種誤解。實際上,巧克力的可可脂並不會使人發胖。黑巧克力的可可脂含量高,建議吃黑巧克力。”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季順英對記者説。

  事實上,雖然巧克力中含有的脂肪量不少,但是不同原料提供的脂肪對人體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巧克力中的添加的單糖類、植物油、代可可脂等才是發胖的元兇。

  金帝巧克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根據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研究,每日攝入適當的黑巧克力産品不僅不用擔心變肥胖的問題,還有助於改善血液迴圈,預防心臟病。

  低脂巧克力的嘗試

  2012年,一項由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主導實施的關於可可脂的研究,涉及1000名健康成年人,印證了此前的許多研究成果。該研究表明,可可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改變新陳代謝,促進細胞能量釋放,並減少體內攝入的卡路裏沉積為脂肪。

  儘管巧克力具有上述功效,但一些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並不贊同攝入過多的巧克力,如果每天攝入過量的巧克力很有可能會抵消掉巧克力帶來的潛在好處。目前,不少巧克力企業也在減少脂肪方面做了一些新嘗試。

  2012年6月,美國好時推出了簡樂低脂巧克力,該系列的賣點在於它的脂肪含量比其他系列要低30%。但巧克力的脂肪賦予了巧克力絲滑紋理、入口即化的美味,一些低脂巧克力的口感不如傳統巧克力,因此不怎麼受消費者歡迎。

  2013年,沃裏克大學的斯蒂芬?邦博士在美國化學學會新奧爾良會議上公佈了一項成果,用蘋果汁、橙汁等果汁取代傳統巧克力中最多一半的可可脂和牛奶脂肪。“新方法只是用果汁取代脂肪,而保留了巧克力的‘巧克力味’。我們希望食品製造商能採用這項技術,生産美味、低脂的巧克力。”他説。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一些消費者在選擇標有“低脂肪”標簽的巧克力之後,往往會更放心地食用。在這種消費心理驅使之下,消費者食用的低脂巧克力脂肪量遠超過了食用普通巧克力的量。

  “應該適量食用巧克力,建議每日食用量不要超過20g。選擇純度比較高的黑巧克力,因為其他成分添加量較少,更有益健康。”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廣平建議道。

  巧克力選購:愛心之外,還需細心

  從本刊的檢測結果來看,代可可脂並不等於反式脂肪酸,因此不必對代可可脂巧克力“談虎色變”。

  本刊記者 王敏蘭

  選擇一款好的巧克力送給心愛的人是你籌劃已久的事情,但是面對商場裏繁多的品牌,你是否猶豫到底哪一款才是真正的好巧克力?

  《消費者報道》此次9品牌巧克力檢測的測試指標包括反式脂肪酸、脂肪、細度、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我們通過檢測數據和多個專家的意見,告訴你選購巧克力需要關注一下幾點:

  第一,需要關注巧克力品質的功能性指標——可可脂的含量,一般會在産品的標簽上進行標注。可可脂含量高的巧克力,價格會高一些。黑巧克力的營養價值要比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的高,應儘量吃黑巧克力。雖然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價格較低,但其沒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當然,從本刊的檢測結果來看,代可可脂並不等於反式脂肪酸,因此不必對代可可脂巧克力“談虎色變”。

  第二,巧克力是高脂肪的食品。科學研究表明,攝取過量脂肪會增大患上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取脂肪量應不多於65克。本次檢測的巧克力的脂肪含量在28.4g/100g至51.0g/100g。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季順英建議每日食用巧克力的量不要超過20g。

  第三,細度也是衡量巧克力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不影響食用,但品質好的巧克力入口即化,潤滑細膩,有絲一般的口感。本次送檢的巧克力細度均達小于35μm,説明這些巧克力的細度均符合要求。

第四,近年來,國內外知名巧克力不時發生被致病菌感染的事件。從巧克力的特性來看,其水分非常低、含糖量高,並不適合微生物生長。因此,發生問題更多的是以牛奶等乳製品為原料的巧克力。由於含有較多的乳製品成分,易受到致病菌的污染。但本刊送檢的産品均未檢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産品可放心食用。

  第五,有部分消費者擔心吃牛奶巧克力容易導致腹瀉。因為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鈣會與可可中的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食用後不僅不能被人體吸收,可能導致腹瀉。但據季順英的介紹,雖然可可豆中確實含有少量草酸,但是生産巧克力的過程,經過了發酵、曬乾、烘烤等工序,所含有的草酸經過蒸發之後,含量極少,因此牛奶巧克力並不會危害健康。

  第六,可以從外觀、口感和香氣等方面對巧克力的好壞做一定的鑒別。從外觀上看,黑巧克力呈棕褐色或者紅褐色;牛奶巧克力是金褐色;白巧克力一般呈奶黃色。好的巧克力表面平滑、整齊,斷面均勻、無氣泡。口感上,好的巧克力嘗起來,口感細膩,口溶性好。而劣質的巧克力口感粗糙、比較難溶。在香氣上,好的巧克力香味濃郁、純正,黑巧克力的苦味較濃重,牛奶巧克力的味道溫和些。而品質差的巧克力香氣淡薄。

責任編輯: 劉穎穎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