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匯率改革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06 內容來源: 上海第一財經
證券時報:匯率改革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最近官方論及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時稱:將有序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將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
匯率由市場化因素決定應當一種常態,目前人民幣匯率制度有改革必要,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管理方式與市場存在不合拍問題。人民幣匯率在最近幾年裏屢屢出現多日實際交易匯率觸及匯率波動區間上限,此問題被不少人稱呼為“漲停”。但是,雖然出現連日觸及匯率管理區間的上限,但是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卻往往保持固定或者是波動甚微。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多年來保持在升值的通道上,但是升值通道非常平坦,每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實際上都很微小。這兩點都説明市場是認為人民幣匯率應當是升值的,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實際成交價連日觸及上限後保持異常穩定,實際上是對於市場的響應程度遠遠不夠,忽視了市場的內在要求,而人民幣連年升值但每年升值幅度非常小,表明升值的節奏被過度控制了,人民幣內在升值能量未充分釋放,因此出現連年升但是升幅太小的問題(這必然導致單向套利問題)。其實,市場化程度高的貨幣,每年匯率升跌10%左右是常見的現象。
其次,人民幣匯率形成過度參考美元,影響了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目前人民幣匯率制度,注重在於其促進出口的方面,尤其是出口美國市場,這種制度安排導致人民幣匯率管理在情感上傾向於讓其匯率低於貿易的均衡水準,因此多年來中國都是第一齣口大國,每年的貿易順差也極其巨大,與德國一起排在第一方陣。貿易順差中,絕大部分的順差來自於美國,因此對於美國市場高度依賴,其結果是:一方面中國主動積累了過多的美元儲備,主動替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添磚加瓦;另一方面主動讓渡了部分貨幣的獨立自主權,貨幣政策受美聯儲影響很大,主動承接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性。這樣,在美國推出QE時,中國擔心美元洪流衝垮中國,而在美國可能退出QE時,中國又要擔心熱錢快速流出的後果。
第三是對中國經濟結構和就業方面的影響。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背後的思想還帶有三十年前的慣性,是以促進出口為出發點。過去中國外匯儲備極端缺乏,以“出口創匯”為匯率政策的導向具有必然性。但現在中國是全球第二GDP大國,經濟應當追求平衡發展和貿易均衡。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高達3.7萬億美元,遠遠高於正常的國際收支需要儲備的數字,處於畸高的水準。
同時,強調出口必然在勞工工資、環境保護等問題上出現不足,導致內需不振、環境破壞,最終出現經濟結構畸形。中國經濟中出現的二元經濟現象、房地産市場過熱都與匯率制度有相當程度的內在關聯。
因此,人民幣匯率改革也應當從這些方面入手,讓市場力量更大地發揮作用,其著眼點應該是促進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平衡,減少對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依賴,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人民幣匯率改革,主要內容應當有兩點。第一是讓市場力量成為決定匯率運作方向的主要力量。除了擴大其浮動區間外,最重要的是讓中間價的運作幅度和方向反映市場的要求,像過去那種交易價格連續觸及某邊上限或者是長期偏于某方而中間價格保持穩定的現象,應當不再出現。第二是讓匯率形成制度能反映和促進國際貿易和收支的均衡,因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和諧、促進內需,最終促進就業等等。因此,應尊重順差背景下匯率一般情況下升值、逆差背景下貨幣一般情況下應當貶值的基本規律,該規律是長期的、基本的規律,但是極短時期因其他某些偶發因素出現而可能出現暫時反常。
責任編輯: 劉穎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