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出售為盈利 並不是“撤資”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1-29 內容來源: 上海東方高清
人民日報:出售為盈利 並不是“撤資”
日前,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旗下公司出售了內地多個發展項目。8月,長和係宣佈將持有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股權轉讓于獨立第三方,總交易金額達到30.3 億港元。10月,和記黃埔公告稱,其與長江實業各持50%權益的上海東方匯經中心已鎖定買家,並將以89.5億港元出售。不僅如此,長和係還在年內三度減持內地A股長園集團。上述動作引發市場關於港商撤資及對內地經濟發展的疑問:怎樣理解部分港商出售部分內地項目?港商對內地投資情況如何?“港商正撤資內地”的説法站得住腳嗎?
如何看港商出售內地項目?
專家稱持有和出售是正常商業行為,不應過分解讀
就“撤資”問題,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及市場觀察人士都從專業角度否認,稱長和係出售內地資産只是個例,屬企業投資組合的調整,不是撤資,更談不上行業趨勢。
歷史交易資料顯示,廣州西城都薈廣場所在地塊為上世紀90年代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聯手拿下,直至2005年才動工開建,于2012年營業。上海東方匯經中心則是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于2006年10月以8.32億元的總價從富都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手中購得。據出售公告,長和係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將帶來近10億港元收益,出售上海東方匯經中心100%股權獲利更是接近37億港元。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聯席所長陳詩一告訴記者,這種將商業物業作為買賣套利的工具而非長期持有獲取持續租金,正是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策略。如2008年5月,長和係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和記港陸便曾以44.38億元出售其位於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
陳詩一分析説,和記黃埔的平均凈資産年收益率超過11%,長江實業的平均凈資産年收益率更接近15%。而此次出售的上海東方匯經中心,作為陸家嘴高檔寫字樓,年租金回報率僅為5%左右,理所當然成了出售對象。
陳詩一強調,這既符合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理念,也遵循了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持有和出售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應從“撤資”角度過分解讀。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教授對此認同。他説,港商出售內地項目的原因一般分兩類,一是套現尋求更大回報,另一類是無法營利被迫離開。他認為李嘉誠出售內地項目屬前者。
長江實業地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郭子威近期也對媒體表示,這只是正常的商業活動,否認“撤資”説法,並稱將繼續在內地主要城市開發房地産項目,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之外,還會進入其他有潛力的城市。
李嘉誠11月2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用出售物業和資産作為“撤資”的例子,是可笑的。他認為,“一切地産買賣都是正常商業行為。”“沒有‘撤資’的事,日後出售業務也都跟‘撤資’沒有關係。”
港商在內地投資情況如何?
港商多年來在內地投資數額均保持第一,今年內地實際使用港資呈上升趨勢
港商正在撤離內地嗎?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李偉烈表示,港商對內地前景看好,多數港商包括大型地産商近年來對內地的投資規模都在不斷擴大,不存在港商從內地撤資的問題。
陳詩一表示,從全國和上海情況來看,港商整體在內地投資情況良好,投資金額逐年穩步上升,對經濟運作的信心也都在穩步提升。
交銀國際地産分析師何志忠也認為,長和係出售部分內地項目並不能反映行業趨勢。他以香港的大型地産商為例表示,港資地産商都在積極向內地擴軍。
新世界發展上個財年在內地的投資總額高達160億美元(折合約975億元人民幣),投資項目包括地産、酒店、基建、服務、百貨等。過去3年,新鴻基地産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從2009年6月底的5530萬平方尺,升至8000多萬平方尺。老牌港商九龍倉2007年進入內地市場,5年內投資總額達 1000億港元,集團副主席吳天海多次強調,未來還將加大投資內地。
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1—10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0.26億美元,同比增長5.77%。其中香港對內地投資634.6億美元,同比增長10.49%。香港已連續多年位居對內地投資國家/地區首位。
雖然在傳統港商聚集地珠三角地區,港商撤資的爭議由來已久,但根據香港工業總會(簡稱“工總”)今年5月發佈的對109家工總製造業會員企業的調查報告《珠三角港資企業現況與前景問卷調研報告》,多數港商仍傾向把業務留在珠三角,只有約一成企業表示會把業務遷移到東南亞或其他地方,這與去年數據基本持平。
上海作為港商投資的另一熱門地區,今年以來的相關數據也持續向好:1—10月,上海實到外資來自香港的是71.95億美元,同比增長13.0%。
內地營商環境越來越差?
雖存在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但投資環境正在優化
自李嘉誠出售旗下項目以來,加之一些內地外商投資企業被陸續爆出售後、行賄醜聞及産品品質問題,針對中國內地投資環境的質疑聲也開始出現,例如“跨國企業在華感受涼意”、“外企遭遇‘中國麻煩’”等。
對此,陳詩一表示,“當前中國投資環境的很多方面正日益改善與優化,而不是惡化。”陳詩一指出,除了中國本年度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穩步增長外,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2013年世界投資報告》中也將中國列為世界前20位東道經濟體的第二位,是外國投資的重要東道國。
另據世界銀行《2013年營商環境報告》統計,2006年至2013年間,中國正不斷縮小與監管體制方面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的距離,在與前沿距離縮小最多的5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二位。
此外,近年來中國政府的外資審批和核準範圍不斷縮小,從2005年至2012年,商務部的審批數量已由3000多件減少到100余件,審批量減少95%。
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該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21.5,同比增21.5%,環比增長0.9%;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9.5,同比增19.5%,環比增2.5%。上述數據持續位於景氣區間內,反映當前企業景氣狀態處於溫和回升階段。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則表示,因缺工、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加上內地持續出臺勞工保護法例,部分港商的確正從部分城市離開。
不過,就此意見,雷鼎鳴不認為勞工成本上升是內地營商環境惡化的表現。雷鼎鳴説,內地經濟水準上升,必然帶動勞工成本上漲,港商不能期望低成本優勢永遠存在,應該加快調整和轉型的步伐。
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雷鼎銘表示,內地市場化的程度加深,將有利於改善企業、特別是民企包括港商的營商環境。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榮譽會長吳宏斌也認為,三中全會精神對於改善港商在內地營商環境來説是利好。
責任編輯: 劉穎穎 |